鸡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我国古代非常看重鸡,称它为“五德之禽”。西汉初年的《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战国时,齐国名士田饶曾全面地论述鸡的品德,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时报晓,是信德。鸡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古人对文字很敏感,因为鸡谐“吉”音,寓意吉祥,遂被视为吉祥之物,金鸡备受喜爱,一直被当成风水吉祥的装饰摆件。由于公鸡总是以报晓声来迎接朝阳,所以《说文解字》说“鸡,知时畜也。”公鸡报晓是由于生物钟的作用,到了黎明前夕,就啼叫不止,在钟表还没出现的时期,人们就将公鸡打鸣报晓作为起床耕作的时间。在我国创日神话中,鸡为“六畜”之首,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即“吉日”。北宋的《太平御览》中说:“天地初开,以一日作鸡,七日做人。”历朝历代都有正月初一在门上“贴画鸡”的风俗习惯,祈求纳福和吉利,寄托了劳动人民消灾免祸、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这种文化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众所周知,鸡的形象常常出现在我国各种艺术作品中,形象各异,大都是雄鸡报晓、金鸡独立,或母鸡带着小鸡等主题。鸡的形象被广泛使用,其形象和吉祥含义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在我国传统民俗钱币中,也是千姿百态,趣味无穷。在这里,我们精选出几枚有代表性的民俗钱供大家赏析,从中品味一下鸡文化的深刻寓意。
两铢公鸡图钱(图一)。宋元时期铸造,直径35、厚2.2 毫米,重12.5 克。面文篆书“两铢”,右左横读。背为一只昂首挺胸的公鸡,体型魁梧,健壮结实,双爪着地有力,尾巴翘垂,仿佛竖着鸡冠兴奋地扇着翅膀,伸着长长的脖子箭似的向前冲去,作斗鸡状。整个画面造型生动,构图巧妙。斗鸡盛于唐,当时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以斗鸡为乐。杜甫《斗鸡》云:“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帘下宫人出,楼前御柳长。”李白《古风》云:“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这些诗句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斗鸡的热闹场面。
群鸡镂空钱(图二)。宋代铸,直径80、厚2 毫米,重66.7 克。面背一只大鸡正立中间,周围有12 只小鸡。现实生活中,鸡父鸡母找到食物的时候,哪怕自己肠腹正饥,也会立即发出“叽叽叽叽”叫声,召唤小鸡们赶紧来吃,小鸡们听到召唤就会跑过来,形成了一副和谐的温馨场景,这种慈爱之情在动物中可称楷模。
酉鸡生肖钱(图三)。宋代铸,直径16、厚1.5 毫米,重2.2 克。面穿为地支“酉”,穿下为生肖鸡图案。背穿上为符文图形。
酉生星官生肖钱(图四)。宋代铸,圆穿,直径25.1 毫米,重5.1 克。面穿上、下楷书“酉生”,左右装饰有绣球图案。背穿左为一星官,头戴通天冠,头有顶光,著道服,执笏。穿右下有鸡图,上有星宿。
酉云月生肖钱(图五)。宋代铸,直径23.5 毫米,重3.1 克。边廓处有一圆形穿孔,用于穿绳佩戴。面中间有一圆圈,内有楷书“酉”字,圈外上下各有两朵祥云。背有一只昂首站立的公鸡,颈部伸长,似正在引吭高歌,作金鸡报晓状。金鸡报晓自古就是吉祥、勤劳的象征,无论冬寒夏暑,雄鸡都准时报晓,人们尊其为呼唤光明的“阳鸟”,也是农耕时代人们日出而作的“报晓神”,激发人们奋力向上、鼓足干劲。
长寿富贵背本命星官生肖钱(图六)。宋代铸,直径34.1、厚2.3 毫米,重13.1 克。面行书“长寿富贵”四字,旋读。背穿右为一站立星官,左为一童子执如意。穿上框内有“本命星官”四字,穿下为鸡的图案。“本命”亦称“元命”,也称“年命”。我国自古就有本命信仰之说,认为人们在本命年里,大都会遇到疾病灾难等不祥之祸,只有进行禳解才能得到神灵庇护,逢凶化吉。道教认为本命星支配人的命运,故要人们设斋醮,随心祷祝本命星君,以禳灾祈福延寿。
上述几枚民俗钱币虽都以“鸡”为表现内容,但是形态不同,风格各异,可谓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仔细观赏,我们从中可以感受“鸡鸣五德”的文化意象,领悟“鸡窗夜开卷”的民俗文化。鸡文化融入民俗钱中,不但丰富了民俗钱的文化内涵,而且通过民俗钱这一特殊载体,使鸡文化得到普及和流传,民俗钱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传承鸡文化的作用,二者可谓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民俗风情的历史长卷。
来源:文物信息网
Copyright 2010 daimiao.cn. All rights reserver. 备案号:鲁ICP备10209964号
泰山岱庙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191号 电话:0538-826103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