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泰安|岱庙铜亭铁塔

信息来源:文旅泰安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05-31       作者:田承军

  假如做一个关于“岱庙内给您留下印象最深的文物景点是什么”的游客问卷调查,我想除了碑刻、汉柏、唐槐、天贶殿外,铜亭和铁塔肯定会高票当选。是的,这两件文物确已成为岱庙的标志性景观,但过去它们却并非岱庙之物,而且说起它们来,也是大有来历。

铁塔,摄于1930年代

  这一亭一塔均铸造于明代,都是为泰山女神碧霞元君而造。但它们的铸造者却不同,一个是皇帝敕造,一个是百姓捐铸。

要把事情原委弄清楚,还需从碧霞元君说起。碧霞元君,民间俗称泰山老奶奶、泰山圣母,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泰山女神,其来历众说不一,有东岳大帝女儿说、华山玉女说、民间凡女得仙说等等。关于碧霞元君的起源,学术界普遍认为她同西王母等传说中的女神一样,源于古代的母神崇拜。碧霞元君正式走进文献记载源起于宋真宗封禅。泰山玉女池在太平顶,池侧有玉女石像,真宗诏皇城使刘承珪易以玉石。此事在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等文献中均有记述。后来,泰山顶创建玉女祠庙,成为碧霞元君的祖庙。宋代,一些地区如山东东阿还有了碧霞元君的香会组织(见岱庙藏《碧霞元君香火社碑》)。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明代以前碧霞元君信仰一直影响不大,在泰山诸神祇中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东岳泰山神。明初,碧霞元君的影响开始扩大。成化、弘治年间,全国各地修建的碧霞元君行宫逐渐增多,弘治以后,其祠庙已遍布大江南北,泰山碧霞元君成为全国性信仰,其中以现在的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最为兴盛。随着碧霞元君地位的上升,香客到泰山进香的主要对象也由泰山神转为碧霞元君。明万历间的《东岳碧霞宫碑》称:“自碧霞宫兴,而世之香火东岳者,咸奔走元君,近数百里,远即数千里,每岁瓣香岳顶数十万众,施舍金钱币亦数十万,而碧霞视他岳盛矣。”

  当时,士、农、工、商等社会各阶层都对碧霞元君倾注了极大热情,不论是在当地举行的碧霞元君庙会上,还是前往泰山进香的香会组织里,农民、城市平民和小工商业者都是这个信仰大军中的绝对主力。明代中期以后,许多地区普遍自发建立了碧霞元君的香会组织。明末的香会碑在泰山更是比比皆是,仅万仙楼一处就有几十通,与会者绝大多数是普通百姓。此时的香会已有了较完备的组织机构,会内有会首、锣主、驾主、蜡主等,各负其责。已知的碧霞元君香会都以地域,如县、街道、村等为单位,少则数十人,多则上千人。这些香会不仅组织本会的香客朝山进香,向泰山圣母进献一些物品,如神袍、香烛等,有时香会之间还互相联络,组织一些大型施舍,铁塔便是通过这种方式捐铸的。

铁塔

  铁塔铸造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该塔原有十三级,现仅余三级,为八角形,塔身分层铸造,每层一个整体,然后套合并叠次上收。塔体外面铸有全部捐资者的姓名籍贯,仅残存的三级塔身上就有两万人之多,这在泰山所有进香文物中是题名最多的,假如再加上已经没有的其余十级,其题名数量在全国范围内也应数一数二。香客以河南开封、怀庆、归德等府县为主,兼有河北、安徽、江西、山东等地的信士。泰山碧霞祠、城内碧霞灵应宫住持以及其他一些道观的道士也列名其中。该塔原置于明代中后期泰城的碧霞元君信仰中心——天书观,1973年才移入岱庙保护。

  以皇帝为首的皇室宗亲对碧霞元君的崇信程度与普通百姓相比也毫不逊色,明武宗是积极参与其事的第一位皇帝。正德二年(1507),在碧霞元君信仰已经风靡全国的情况下,明武宗下令在泰山天书观旧址建碧霞元君殿,并御制告文,遣官诣殿致祭。正德十一年,这位皇帝为碧霞元君甚至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的税种——香税,专向进香的香客收缴,美其名曰“泰山元君祠香金备修费”。当初收取香税是打着祠庙修缮费的幌子,其实绝大部分进了皇帝、太监及各级官吏的腰包。至于香税数额,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张岱在其《岱志》中称,“合计入山者日八九千人,春初日满二万。山税每人一钱二分,千人百二十,万人千二百,岁入二三十万。牙家之大,山税之大,总以见吾泰山之大也……元君像不及三尺,而香火之盛,为四大部洲所无”。清雍正十三年(1735),乾隆即位之初才谕令裁革泰山香税,该税共历220年之久。

  嘉靖十二年(1533),封藩于河南的周藩永宁王为碧霞元君造像,祀于天书观,并自撰碑记。隆庆六年(1572),周藩胙城王府辅国将军朱睦椸在岱阴后石坞建元君庙。万历元年,封藩于山西的沈藩镇康王和山西潞安府的信士共同出资铸造香炉,祈祐泰山碧霞元君赐福。

碧霞祠

  神宗朝是明代各朝中与碧霞元君发生关联最多的时期。史载,万历二年(1574),皇太后在涿州立庙,专祀碧霞元君,之后又多次传谕发帑金,修涿州碧霞元君庙。万历之郑贵妃更是分别于万历十七年、二十二年、二十四年在泰山三阳观立皇醮三碑,祈佑泰山圣母娘娘助其子(皇三子)登上皇太子的宝座。万历三十一年,皇太后又发起拓建泰安城内灵应宫。万历四十二年二月,皇太后去世,她是皇帝的生母,与万历感情深笃。两年之后,皇帝将母后封为“九莲菩萨”,并特地在泰山天书观碧霞殿后建九莲殿,安置九莲菩萨铜像,改天书观额为“天庆宫”,又在岱顶建万寿宫,皆用以奉祀太后。万历皇太后从此“神游东岱,位并碧霞,尊居天庆宫,万年仰大明”。

  铜亭铸成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又名“天仙金阙”,面阔4.45 米,进深3.27米,高5.6米,重檐歇山顶,三开门,造型完全仿木,构件连接皆用榫卯,整体鎏金,体量虽大但造型精巧。清乾隆年间的学者沈廷芳曾专为铜亭赋《铜楼歌》,“轩窗阑楯工雕鎪,上作元君道真相,铢衣璎珞垂黈旒,童男姹女傍双鹤”,“腾光耀彩射烈日,观者莫敢张两眸”,极言铜亭之金碧辉煌、精美绝伦。

铜亭

  与铜亭妥放于碧霞祠同时,当时的首辅方从哲还秉承万历旨意撰写了《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奉旨督理工程的太监们按要求范铜铸文,立之祠中,这便是碧霞祠著名的万历铜碑,碑文称:“圣母升遐,宜与元君在帝左右。”

铜亭

  从铜亭的铸造时间来看,此时正值“泰山九莲菩萨事件”(即万历皇帝封其母为九莲菩萨的前前后后)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铜亭与这一历史事件是否有什么关系呢?可不可以做这样的推测:万历皇帝早有在泰山天书观碧霞殿后建殿供奉太后之意,但这样就将其母后置于与碧霞元君同等的地位,显然是对神灵的僭越,万历肯定心有余悸。于是,为了“安抚”“忿忿不平”的泰山圣母,万历敕令为碧霞元君铸造了铜亭,同时复建和维修了泰山盘道沿线的一些建筑。经过这一步一步的铺垫,亦即所谓的“献礼工程”后,万历四十四年,皇帝才最终将母后封为“九莲菩萨”,并将其铜像安置在九莲殿。从整个“泰山九莲菩萨事件”的进行以及铜亭的铸造时间来看,以上分析是符合逻辑的,那么,这煌煌铜亭实际上就是万历进献给碧霞元君的“贿神”之物。

  铁塔原有十三级,现仅余三级。铜亭也于明末被拆卸下山,之后门窗、隔扇等均遭劫掠,先置于遥参亭,后置于灵应宫,解放后再置于岱庙。感谢泰山的老一辈文物工作者,为这两件虽已残缺但极具价值的文物找到了理想的保护之地。同时,这一亭一塔也为岱庙起到了很好的补景作用,“虽由人设,宛自天成”,极大地提升了这座千年古庙后半部分的景观质量。几百年过去了,掩映在苍松翠柏间的铜亭铁塔栉风沐雨,默默矗立着,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无奈,同时也昭示着历史的必然。正因为有了它们,泰山的这段历史才显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


Copyright 2010 daimiao.cn. All rights reserver. 备案号:鲁ICP备10209964号

泰山岱庙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191号 电话:0538-8261038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212号

您是第 位访客

泰山景区官方售票渠道 美团・购票
泰山岱庙微信公众号
岱庙云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