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桥遗址考古发现7座战国晚期至唐代古桥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4-01-14       作者:

 新华网西安1月14日电(记者都红刚 冯国)记者14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近两年的考古发掘,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北部渭河南岸河滩的渭桥遗址目前已经发现3组7座渭河古桥,其年代最早为战国晚期,最晚为唐代。

  据了解,2012年4月当地村民在渭河南岸河滩挖沙时发现了渭桥遗址。随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组成渭桥考古队,对相关遗存展开考古工作,相继在西安未央区西席村北发现了4座古桥,因其正对汉长安城北墙中间城门厨城门,故称“厨城门桥”,并根据发现先后依次编号。

  同时,考古人员还在如今的高庙村北、正对汉长安城洛城门的地方发现一座古木桥,因时代相近遂称为“洛城门桥”。其中,厨城门一号桥宽度大于15.4米,长度至少880米,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木梁柱桥。

  2013年,考古队在厨城门四号桥与二号桥间发现厨城门五号桥,并根据线索,在汉长安城东北草滩镇王家堡某建筑工地调查发现了一座暂称其为“王家堡”的古桥”,从而使渭河古桥的发现数量目前增加到3组7座。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志友介绍,2013年,考古专家利用科技手段对四座古桥进行了年代鉴定,结果显示,厨城门一号桥最晚为东汉至魏晋时期,三号桥最晚为唐代,四号桥最晚桥桩的年代为战国晚期,已发掘的洛城门桥桥桩最晚年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

  王志友表示,考古人员根据从厨城门一号桥的清理中发现的“康熙通宝”等清代遗物判断,一号桥至少沿用到清代,使用了近2000年。而如今的渭河主河道,自康熙年间至今300年间向北移动了至少3000米。

  同时,从埋沙堆积看,自“康熙通宝”埋藏层向上为厚约3.5米左右显示河流甚为浑浊的细沙堆积,而向下至不含任何人工遗物的早期河床为大体厚约2米左右显示河流较为清冽的粗砂堆积。

  专家认为,在“康熙通宝”之前,渭河的水是清澈的。“这不仅为渭河古今清浊变化提供了新资料,而且对关中地区古代环境变迁的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王志友说。

Copyright 2010 daimiao.cn. All rights reserver. 备案号:鲁ICP备10209964号

泰山岱庙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191号 电话:0538-8261038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212号

您是第 位访客

泰山景区官方售票渠道 美团・购票
泰山岱庙微信公众号
岱庙云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