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件文物精品展示广州2000年历史文化名城(图)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3-07-04       作者:

来源:信息时报 2013年07月04日

  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林梦建

  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近日,由市文广新局主办、市属10家博物馆协办的“千载家国情广州文物瑰宝”特展将在广州博物馆展出。展览以最高标准搜集广州各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甄选出共208件(套)文物精品,从公元前233年的秦代铜戈到1933年胡汉民手书的“海珠桥”,全面展示了广州2000年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记忆。

  展示2000年城市发展史

  “本次展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各文博单位第一次联手举办的规模最大,文物级别最高的文物展览。”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赵冀韬说,他告诉记者,本次展览也是第一次通过汇集广州各文博单位馆藏历代文物精品,以“城市发展史”的形式,将广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呈现在观众面前。

  赵冀韬表示,本次展览中的每件文物,都记载着一段独特的历史记忆,从古朴的秦代铜戈到印证广州最早对外交流的来自亚细亚国家的银盒;在精致小巧的陪葬品汉代陶船中承载了广州的海域征途之旅……展览以208件文物瑰宝来引领市民去探寻“广州人从哪里来,广州文化源自哪里”、“广州为何能引领风气走到今天”等。

  选择标准:全国独一无二

  本次展览集中了广州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辛亥革命纪念馆等展馆的镇馆之宝。

  “每件文物都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宝级文物。”广州博物馆馆长程存洁称。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小小展览厅以广州人的“家国情”为主线,分“家在岭南”、“东西汇流”、“天下为公”三大部分展示广州人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展览的第一部分“家在岭南”分为“南越国都”和“番禺都会”两篇,展示了在考古挖掘中发现的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女(汝)市”铭款陶片、青釉筒瓦、“华音宫”铭款陶器盖残片、南越国时期木简,揭示了广州文化勃兴的开篇,使粤江流域文明大放异彩。

  展览的第二部分为“东西汇流”,分有“东方港市”、“工艺瑰宝”和“丹青传神”三块内容,以广州作为千年商都的背景为主,展示了广州2000年以来的对外交流史和对外来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贯通中,独自形成的岭南风情。展览的第三部分“天下为公”,以“革命先行”和“华侨乃革命之母”两部分展示广州在近代得风气之先,为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奔走各方、奋勇直前。

  带你了解广州建城2000年

  秦平岭南,将南粤大地纳入秦帝国版图。南越国建立,和辑百越,实现了岭南第一次大开发、大发展。公元前214年,广州建城名曰任嚣城,之后在内向中原,外出海域的优越地理条件下,广州成为中国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千年商都”之称,积淀了独具特色、中西交融的岭南文化。在本次展览中,通过不同时期的文物,展示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

  铜戈:(秦始皇)十四年属邦铜戈

  一件已经发黑了的钩杀式铜戈,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如果是来自于公元前233年也即是秦始皇十四年的话,就令人刮目相看了。这件出土于广州的铜戈不但造型独特,更为难得的是铜戈内端一面刻有铭文 证实了秦朝的“物勤工名”制度(秦朝对武器制造实行严格的标准化生产制度,产品须刻上工匠或工场名字,便于对产品追根溯源,质量把关,即所谓“物勤工名”)。据了解,这把铜戈是秦平岭南时秦军的武器,是秦王朝统一岭南的重要历史物证。

  银盒:公元203年的泊来品

  在本次展览中,一件出土于南越国时期的银盒备受关注。据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介绍,这件“扁球型”的银盒出土于南越王棺椁内的“足箱”。银盒出土时在主棺室,盒内有多盒药丸。银盒盖和盒身饰有捶打而成的蒜头型凸纹,令人不解的是,银盒的造型和纹饰与当时中国古代铸模制作而成的金属器皿风格迥异,专家在对比中发现,它与同时期西亚波斯帝国的金、银器的造型风格非常相似。经化学分析和专家研究,认为银盒是波斯产品,并非南越国制造,很可能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入的泊来品。“这件‘银盒’证明了早在南越国时期甚至更早的时期,广州已与波斯等国家有了海上贸易往来,这也是广州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重要历史物证。”吴凌云说。

  八角茶壶:清代石湾窑雕

  在文物中足以窥见广州2000年的进程从古朴到精致,从简单到繁复。一件来源于清代1644~1912年期间的八角茶壶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据了解,该人物山水八角茶壶壶顶塑金鱼状盖钮,壶嘴由狮头托出。壶身有八个凹面,每个凹面各有一组动物贴塑,代表爵禄封侯。其余几面为渔樵耕读的民俗图。全壶施蓝、绿、黄三种颜色,采用与石湾瓦脊相类似的贴塑手法,造型精巧纷繁。据了解,这样一件精致的展示品,却是由纯手工捏制而成。

  手书原件:胡汉民手书“海珠桥”

  1929年底至1933年2月,广州海珠铁桥历时三年多,终于建成通车,从此结束了珠江两岸只能摆渡过江的历史。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胡汉民亲为题写的“海珠桥”三字,成为民国广州市政建设成就的重要标识。当时,该手书原件交由时任广州市市长刘纪文保存。战乱多年,海珠桥上面的牌坊早就已经被毁坏了,人们只能通过旧照片来感怀当年风光一时的海珠桥。经过了差不多一个世纪的时间,2012年11月,为参加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举行的“刘纪文先生生平展”开幕式,刘氏子女从美国返穗,并将此横幅赠送给广州市政府,“海珠桥”重新回到广州。记者了解到,这次“海珠桥”回归之后的首次露脸。

  亮点

  近听水有声 人来鸟惊慌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特展增创了多项互动设施。在展览现场,记者体验了通过互动触摸屏为陶瓷器皿选择各式花纹图案,设计自己最喜爱、最漂亮的岭南陶瓷。而在岭南画派的经典书画作品前,随意拍拍手,画作中的“花草盛开”、“飞鸟掠过长空”、“蝴蝶漫天飞舞”将产生从画中飞出来的感官。

  另外,在现场的一幅清代《十三行商馆区玻璃画》的动态投影面前,记者仿佛被带领着穿越回当年十三行商馆区前;而瑞典国王赠送的清代青花斗鸡纹盘上中国传统的斗鸡场面,也借助现代科技鲜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Copyright 2010 daimiao.cn. All rights reserver. 备案号:鲁ICP备10209964号

泰山岱庙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191号 电话:0538-8261038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212号

您是第 位访客

泰山景区官方售票渠道 美团・购票
泰山岱庙微信公众号
岱庙云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