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件文物说青海丨河湟文化奇葩——三老赵宽碑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3-09-08       作者:


   河湟地区是多元文化繁荣共生发展的一片福地!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各美其美”的民族文化特征与“美美与共”的趋同化愿望,使河湟文化呈现出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特点。


   眼前的这块三老赵宽碑,出土于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白崖子村。这块石碑为东汉时期碑刻,材质为青石,字体为隶书,刻于东汉灵帝光和三年十一月,是黄河上游地区发现的数量不多的汉碑之一,也是青海省迄今已知最早的一通石碑,现珍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截图_选择区域_20230609161203.jpg


   青海省博物馆讲解员马鸿雯说:“这块石碑记述了西汉名将赵充国的家世源流,其子孙继承祖志,河湟屯田,扎根青海,艰苦创业的事迹。碑文记述的主要人物赵宽是赵充国的五世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居住在青海地区的羌族上层统治者掀起骚乱。赵充国的后代赵孟元担任护羌校尉假司马,他率领四个儿子参加了与羌人的战斗,战斗中三子均随其父一同战死,而只有四子赵宽侥幸活了下来,被聘为县三老,受到乡民的拥护和爱戴。”


截图_选择区域_20230609161244.jpg


   班固在《汉书》中为赵充国作传,不仅仅描写他生平抗击匈奴、治理羌人、河湟屯田的功勋事迹,着笔最多处就是刻画出他钢铁般的意志,松柏一样挺拔屹立的个性。


   赵充国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武将的典范之一,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百闻不如一见”“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两个与河湟地区有关的成语故事。


   安放于展柜中的三老赵宽碑,碑额篆书“三老赵掾之碑”六字,六字竖排两行。碑身全文共23行,每行32字,共刻汉隶694字。行间以细线分格,每格纵横2.3厘米,呈正方格,落款为光和三年十一月丁未造。仔细端详,此碑镌刻流畅,字体挺俊;碑字较小,书法流美劲健,用笔有方有圆,以圆为主,别具一格,是汉隶中之佳品,具有极高的史料和书法艺术价值。同时也印证和填补了《史记》和《两汉书》所未载的许多史实,拥有很高的人气。


   穿过时空的阻隔,探寻数千年历史。当我们凝视,细细了解这里的每一件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就能在细节处发现极精巧的美感和动人之处,那是藏在古老和沉淀里的,中华灿烂文化的精髓。

Copyright 2010 daimiao.cn. All rights reserver. 备案号:鲁ICP备10209964号

泰山岱庙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191号 电话:0538-8261038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212号

您是第 位访客

泰山景区官方售票渠道 美团・购票
泰山岱庙微信公众号
岱庙云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