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丨“色丝绣艳”,尽显花鸟织绣之美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01       作者:

广州博物馆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通过出土挖掘、调拨移交、征集购买、接受捐赠等途径,现有织绣类藏品已初具规模,达2000余件,其中大部分为广绣织品。

2022年2月24日,由广州博物馆主办的原创展览“色丝绣艳——广州博物馆藏花鸟织绣展”在镇海楼展区专题展厅正式展出。本次展览共展出文物68件(套),承载着广博人对于整理与研究织绣类藏品的心血,展现了广州博物馆馆藏服饰织绣的工艺特色与风格。

“色丝绣艳,鸟悦花芬”

花鸟不仅是历代文人墨客喜爱吟咏的题材,也是人们装点衣饰的重要纹样。明清时期,是我国织绣工艺发展的鼎盛期,绣工们以精巧的构思、纯熟的技艺、多变的针法,运丝如笔,将大自然中生机盎然的飞鸟禽虫与色彩妍丽的花草树木绣入衣饰,制作出神韵灵动、托物寓兴、工艺卓越的织绣品。本次展览分为三部分展现明代至民国时期我国织绣技艺之妙、寓意之吉以及时代变迁中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

第一部分为“神形毕肖”。这一部分向大家展示广绣的技艺之精与匠人之心。伴随着我国织绣技艺的不断发展,匠人们通过一针一线将世间万物描摹在织布上,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清代织绣中花鸟的表现技法更加丰富多样,花草鸟兽纤毫毕现,如若天成,营造出无限生机。

第二部分为“传神取义”。这一部分主要讲述花鸟刺绣中包含的吉祥寓意。纹样是织绣的灵魂所在。明清时期的织绣,纹必有意,意必吉祥,如牡丹喻富贵、石榴喻多子、兰花喻君子、仙鹤喻长寿、蝴蝶象征美好吉祥等。人们习惯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寄托在纹样之中,将“形”与“意”结合,让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一物一禽通过绣工们的艺术创造,构成一幅幅美丽生动的纹样,寓情寄意。

第三部分为“多元重塑”,这一部分突出了广绣的与时俱进之新。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中国传统花鸟纹织绣的使用和创意也有了空前的发展。精美的挽袖、补子等被改制成西方人喜用的托盘、攒盒、手袋,马尼拉披肩(广绣大披肩)也因西方人的喜爱而诞生,而中国也在西方思潮影响下掀起了一股“文明新装”风潮。此时的织绣因不同时域、不同民族而呈现出风格各异、情调相殊的多元之美。

“针尖上的国粹”

中国是“丝绸之国”“衣冠之邦”,是世界公认的丝绸发源地。织绣又称丝绣、针绣,伴随丝绸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作为独特精美的手工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据《尚书》记载,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中已有“衣画而裳绣”的规定,西周的染织刺绣已有专门的分工,至宋代,崇尚刺绣服装的风气已逐渐在民间广泛流行,明清时期,织绣技术和生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各地刺绣采用丰富的针法,突出各自的题材,逐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流派。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和广袤地域的交融发展中,织绣工艺百花齐放,绚丽多彩,成为重要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与潮绣总称为粤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苏颚《杜阳杂编》中记载南海(今广州番禺)少女卢眉娘“工巧无比,能于尺绢绣《法华经》七卷”,可见唐代广绣的工艺水平已非同一般。广绣发展至明代,已成为民间的一个重要的手工业行业,刺绣成为当时出口的主要手工艺品之一,在海外享有很高的赞誉。清朝时,广绣融合西方工艺美术风格,内容和技艺都有所创新,在乾隆年间,可考证的绣庄数量已达55家,广州刺绣业已有相当规模,影响力不断增强。

广绣工艺针法多变,有平绣、编绣、绕绣、凸绣、贴花绣、织锦等六类十二种,能巧妙运用针法丝理表现物像的肌理;题材广泛,注重光和影的和谐运用;不仅讲究刺绣的针法技术,更加注重绣品的艺术效果,讲求“功”为“艺”用。广绣构图饱满、色彩斑斓、形象传神,具有极高的装饰性、艺术性。花鸟是广绣的主要题材,或生机勃勃,或富贵吉祥,饱含装饰趣味和审美,往往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祝愿。图案纹饰多为龙、凤、孔雀、仙鹤、鹿、羊、狮子、麒麟、牡丹、松树,“丹凤朝阳”“孔雀开屏”“三阳开泰”“百鸟朝凤”“狮子滚绣球”等题材为人们喜闻乐见。随着世代传承和技艺的创新发展,织绣被运用于服饰、文化礼仪和艺术等方面,承载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和审美观念,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文化百科全书。

清朝时期,大量的广绣工艺品从广州销往西方,大受欢迎,被称为“中国给西方的礼物”。由于运输途中经菲律宾马尼拉港中转,因此在西方国家,广绣绣制的披肩被称为“马尼拉大披肩”。星移斗转,经历数百年岁月长河的洗礼,这些织绣品已由当初华美贵重的实用之物,升华为反映当时工匠技艺与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奇巧高妙的织造工艺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以织绣为载体,通过古老的海陆丝绸之路,把中国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充当了中华文明的交流使者,为东西方文明互相借鉴做出了卓越贡献。

精品文物赏析

红木雕八仙框白缎地绣花鸟纹掛屏(清代)

这四幅挂屏均为白缎地设色织绣,题材分别是“禄寿同春”“丹凤朝阳”“孔雀开屏”“锦上添花”,“禄寿同春”屏左下角绣“广东”“彩元绣庄”款。清代,彩元绣庄老铺及分铺位于当时广州城南繁华的双门大街、双门底一带,主营贡品和各省官服及相关配饰。这套挂屏曾入贡清宮,1960 年代由故宮博物院拨交广州博物馆收藏。

绿色花蝶纹广缎(清代)

清代广州丝织业发达,广缎质密而匀,其色鲜艳,光泽柔顺,皱折易直。这匹广缎用白、绿、红、黄、紫等色织成花蝶,花蝶纹饰虽小巧细碎,但构图严谨繁密,配色明艳,蝴蝶穿梭于百花之间,繁而不乱,富有活泼流动之感,呈现出一派热烈欢快的气氛,具有浓郁的岭南风格。

白绸地白线绣花卉纹披肩(清末民初)

以单一白色丝线绣制,主纹饰是由佩斯利纹饰组成的大西洋花卉,纹饰四角对称,采用咬针、铺针、扭针等针法表现花卉的饱满绽放与花枝的舒卷自如。外围以相同针法绣缠枝花卉纹一周。披肩周边缀以米白色网格纹长流苏。制作时间约1860至1870 年左右,此类单色白绸地披肩通常为西班牙人定制的新娘嫁妆,有时也会在其上绣制家族纹章。

锦鸡补子(清代)

补子上部织五彩祥云及红日,下部为海水江崖纹。中间饰一只展翅欲飞的锦鸡独立于海中礁石之上,抬头遥望红日,边框饰蝙蝠纹及团寿纹,有吉祥、富责、长寿的系征。锦鸡补子为清代二品文官补子,《大清会典》规定,清代文官用“飞禽”图案、武官用“走兽”图案缀于补服前后。

黑缎地打子绣团花婴戏图女褂(民国)

小圆立领,对襟,黑缎画上打子绣团花婴戏图,间饰牡丹、月季、菊花、桃花、宝瓶、双鱼、福庆如意纹等吉祥纹样,有“童子祝寿”“长命百岁”的吉样富意。领口、袖口及下襟缘饰白缎地打子绣佛手、桃实纹衣边,也有祝颂“长寿”之意。

淡黄网地彩绣花卉纹披肩【清代(约1840年)】

以六边形网绣淡黄色网为地,来用四角对称布局,以打子、抽纱、扭针、凸绣等针法绣制色彩各异的牡丹等花卉,尽态尽妍。披肩,是欧洲女性服饰的重要装饰之一,1772 年前后,广绣披肩在欧洲的年销量多达8万余条,此后销量更是与日俱增,时至今日依然是畅销欧洲的时尚配饰。因这类披肩曾由广州运至马尼拉再中转欧洲,西方人称之为“马尼拉披肩。

配套社教活动带你走进广绣

配合本次展览,广州博物馆在展厅互动区设置还原了19世纪广州外销绸缎衣衫铺,让观众在参观展览之余沉浸式体验广州的商业文化。展览期间,广州博物馆计划推出多项宣教活动。于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我们将开展非遗课程“指尖经纬 人间锦绣”,带领观众体会夺造物之天工的织绣艺术之美,以及古人的设计与巧思。展览期间,广州博物馆将邀请重量级非遗传承人郑乃谦先生到馆内举办文化沙龙,分享如何将科技元素融入广绣工艺,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结合本次展览,广州博物馆将与谷歌艺术与文化进行合作,上线“观妙中国”程序,实现文物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碰撞与融合,这也是我馆与国际集团的首次合作。后续,我们还将结合中国传统节日举办系列主题活动,敬请留意广州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资讯。

来源:广州博物馆 通讯员 李沛琦

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news@hongbowang.net


Copyright 2010 daimiao.cn. All rights reserver. 备案号:鲁ICP备10209964号

泰山岱庙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191号 电话:0538-8261038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212号

您是第 位访客

泰山景区官方售票渠道 美团・购票
泰山岱庙微信公众号
岱庙云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