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丨护经板——独特的西藏佛经装帧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20       作者:

经书是佛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积累而成的,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如果我们去到藏地寺庙,会发现僧人读诵的经书样式十分特别,不同于汉地的书籍装订成册,藏地经文典籍是散页的,经文被书写或印制在条形藏纸上,由上下两块护板夹护,并用皮绳捆扎或用特制的金属扣使之固定,这种独特的装帧方式,藏地名为“梵夹装”。

图片

“梵夹装”


梵夹装


“梵夹装”源自于古印度,当时的佛经刻写在裁制好的贝多树叶上,页页相摞,再用与贝叶大小适度的两块木板把贝叶夹住捆绕起来,以这种装帧方式保护流传佛经。佛教从印度传到西藏地区以后,这种装帧方式也得以传承下来。

图片

“梵夹装”示意图


在西藏地区,藏传佛教的经文典籍保存极为丰富,布达拉宫珍藏有6万余部珍贵经文典籍均使用这种装帧方式。藏地的梵夹装主要由上下两块护经板构成,用于保护内部经页,优点是不仅可以压平书页防其皱褶,还可以减少书页边缘与外物的接触与摩擦,增长使用年限和寿命。


图片

布达拉宫珍藏“梵夹装”典籍


艺术特点


“梵夹装”历经多个世纪的传承,随着藏地制作技艺的提高和印刷工艺的进步,渐渐形成了“西藏特色”。

图片

明  永乐八年刻板朱砂印《甘珠尔》  布达拉宫珍宝馆馆藏


工艺精美


在选材和制作方面,藏式的梵夹装大多选用木材配以大漆工艺制作护板,贵重的经文典籍也会使用名贵木材或金、银材料,辅以大量珍贵珠宝,如玉石、珊瑚、松石、青金石等,并使用雕刻、镂空、鎏金等工艺,在装饰工艺上极尽工匠之所能。


图片

“梵夹装”《各佛施食好事经》  四周镶嵌红蓝宝石48颗  故宫博物院藏

传统形制


由于梵夹装传承于印度的贝叶经,书籍的版面为传统的长条形。藏式梵夹装开本尺寸的大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是根据经书内容的长短而定,大致可分大、中、小三种版式。“大版”尺寸约为一支箭的长度,所以被称为“箭杆本”,但这种书版尺寸并不常见。“中版”长50厘米左右,是最为常见的规格。“小版”则长不足一尺,约27厘米左右。


图片

《文殊正名曼荼罗仪轨无瑕虚空》  布达拉宫珍宝馆馆藏


纹饰吉祥


藏式梵夹装一般装饰有吉祥纹案,顶部护经板上刻画有佛像、菩萨像、飞禽走兽、经咒或吉祥图案等作为装饰,形式多样丰富,如表面雕刻经文梵咒同时四周搭配莲花吉祥图案,给人以庄严祥瑞的感受。


图片

《龙藏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布达拉宫敬制——护经板


布达拉宫文创官方平台特别推出经典藏式梵夹装形制护经板,可用于配合藏文佛经使用。

图片

布达拉宫敬制——护经板套装

传承经典

护经板形制传承经典,复刻布达拉宫珍宝馆馆藏的明永乐八年刻板朱砂印《甘珠尔》的经典样式,护板为木质红色大漆描金雕刻工艺,尺寸选用小版,形制古朴典雅,颜色浑厚沉稳。

图片

布达拉宫敬制——护经板套装

大漆工艺

护经板选用中国传统大漆工艺,整块护经板髹红漆,利用亮光烤漆工艺,使表面明亮如镜,有典雅温润之感。此外,漆制表面耐潮耐磨,可以很好的保护经文。

图片

布达拉宫敬制——护经板套装

纹饰精巧


护经板装饰吉祥纹样,经板四周嵌入金属莲花瓣纹饰,板心嵌兰札体梵文观音菩萨心咒,底板印布达拉宫官方标识及中文和藏文的“布达拉宫敬制”,传递来自布达拉宫的美好祝福。

图片

布达拉宫敬制——护经板套装


布达拉宫文创官方平台以文创弘扬雪域文化,护经板传承了《甘珠尔》经典样式,应用现代大漆工艺再现大漆制品的庄重华贵,并采用吉祥莲花瓣纹饰,是经典样式和现代工艺相结合的典范之作,值得大家收藏选购!

布达拉宫敬制——护经板套装现已上线,

扫码进入布达拉宫文创官方小程序,

在线浏览选购“吉祥”好物!


图片



来源:布达拉宫文创官方平台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news@hongbowang.net


Copyright 2010 daimiao.cn. All rights reserver. 备案号:鲁ICP备10209964号

泰山岱庙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191号 电话:0538-8261038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212号

您是第 位访客

泰山景区官方售票渠道
泰山岱庙微信公众号
岱庙云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