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丨走进这里,在宝藏文物中遇见南京5000年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05       作者:

2500年建城史、450年建都史,让南京成为中国“四大古都”中唯一的南方城市,也留下了“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佳话与名篇。1982年,南京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启了保护名城、传承文脉、打造文化名片的新征程。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发展,“千年文都 典范城市——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四十周年”特展11月19日在南京市博物馆开幕。展览以四版《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脉络,以重大考古发现和珍贵文物为故事线,展示南京的古都格局、古都风貌和古都地位。

开名城系统保护先河

40年守望金陵2500年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借入选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机,开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系统保护先河。

1984年,南京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发挥山水城林交融一体的特色,划定自然风景和文物古迹集中的重点保护区,以及一批重点建筑群的保护范围。

1992年,《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完成修订,将保护范围由局部转变为整体,保护内容由地上拓展到地下,确定了历史文化保护地段和地下遗存控制区。

2002年版《保护规划》坚持“抢救、保护、继承、发展”的方针,以期彰显南京的古都特质,并以国际影响力为目标,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名城保护框架,划定1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

2010年版保护规划确立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积极保护原则,构建起从宏观到微观、从物质到非物质的保护框架,并将规划主要内容转化为城市政策和法律条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协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持续彰显古都风貌,加快营建更有特色、更有活力、更有温度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断提升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世界影响力。

走近重大考古发现

感知古都5000年文脉

展览以场景营建的方式再现了颐和路、明城墙、中山陵等南京文化地标的意象,并以展板形式再现了明故宫、夫子庙、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南京科举博物馆、大油坊巷(小西湖)等名城保护和文脉弘扬成果。作为展览的主体部分,40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南京5000年文明史有多么厚重悠远。

展厅中有一张被称为“南京先祖”陶塑人面像,它的大小与一只手掌相似,人面眉眼弯曲、鼻梁挺直,长着一对招风耳,微张的嘴巴似乎要说什么,下颌向外延伸使整张脸呈方形。人像头戴冠帽,上面还留有小孔,专家推测是用来插羽毛和茅草的。夸张的面孔配上如此装饰的冠,专家推测人面像代表着某位神灵或是部落通灵的祭司。

这只陶塑人面像1983年出土于南京浦口营盘山新石器遗址,距今已有5000年左右,是南京地区迄今为止最早的人面塑像,表现了先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作水平。当时的人们过着定居生活,他们耕作田地、驯养家畜,制作陶器,展厅中有一只黑陶罐,罐腹贴塑着一只牛头,椭圆的脸部和翘起的巨大牛角传神而简练,不但显示出高超的陶艺水平,而且反映先民们的生产方式由渔猎采摘向畜牧、农业转变。

魏晋时期,名士中流行服用“五石散”一类的丹药,服散后快走以“行散”是名士风度的象征之一。展厅中有一件鎏金带盖银鼎,出自东晋名臣高崧父亲高悝的墓中,高度只有3厘米左右,器型虽小但制作精美,出土时里面还有细碎的云母残片,表明这只小鼎很可能是盛放“仙药”的神鼎。

展厅中还有一组20多年前出土自六朝建康城遗址的人面纹瓦当,这些人面有的鼻梁挺直、有的却是塌鼻子;有的浓眉大眼,有的修眉秀目;有的张口大笑,有的缄口肃穆。它们的表情或喜或悲,或怒或乐,或害羞或严肃,堪称六朝“表情包”。瓦当是屋檐下为檐头遮风挡雨的建筑构件,人面纹瓦当主要流行于东吴中后期,并沿用到西晋和东晋早期。专家们认为,瓦当上的形象并不是普通人,而是可以灭火驱邪的神灵。

近年来,南京的重大考古发现也呈现在展厅中。明代大报恩寺琉璃塔塔基下发现了宋代长干寺地宫,出土了佛顶真骨和七宝阿育王塔等大批珍贵文物,此次展出了琉璃构件和精美的佛像砖。

大报恩寺遗址

官窑村明代官窑遗址是目前发现的窑场规模最大、窑体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保存最好的本地烧制南京城砖的明代官窑遗址,带铭文的城砖记录着各级官员、民伕、窑匠的名字,反映了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窑岗村砖铭拓片

西营村佛寺遗址考古第一次揭露了完整的南朝佛寺结构,使“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意有了考古支撑,展出的琉璃、玛瑙、琥珀等文物来自东南亚,表明1500年前南京已经深度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的文明交流互鉴。

西营村遗址出土文物

这些宝藏文物

值得你来打卡

此次展览展出了一批珍贵文物甚至是国宝级文物,其中就包括南京市博物总馆入选《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目录》的两件“国宝”。

一件是鼎鼎大名的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青花发色苍翠浓艳,虽然绘满各类纹样,但是主次分明,层次感强,其造型、釉色、纹饰和烧造工艺等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代表了元青花瓷器的最高艺术成就。值得一提的是,这件国宝文物并未放进独立展柜,而是靠墙摆放,观众只见萧何而不见韩信。这样的陈列方式是南京市博物馆多年来的传统,以保持这件著名文物的神秘感。

另一件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是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外壁绘制和装饰着一个想象瑰丽、令人目不暇接的神佛灵界,鸾鸟气宇轩昂、神禽翩翩起舞、异兽威风显赫、比翼鸟雍容华丽、佛像庄重肃穆、羽人虚幻神奇、仙草栩栩如生……它们共同构成一幅浪漫潇洒、充满神秘色彩的画面。

这件文物出土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成熟釉下彩绘瓷器的烧制始于唐代中晚期的长沙窑,而这件盘口壶将陶瓷釉下彩绘工艺出现的时间足足提前了约500年。

展厅中有一组骑马仪仗俑,出自三国时期吴国大将丁奉墓,其中一件只有10厘米左右的骑马俑改写了马镫的发明史。马镫可以使骑手更稳地坐在马上,解放双手持兵器作战,是人类战争史的重大发明。中国是最早发明马镫的国家,此前世界上最早的有马镫文物是湖南长沙一座西晋墓中出土的青釉骑士俑,时间为西晋永宁二年,即公元302年。丁奉去世于公元271年,这件仪仗俑表明,至少在东吴时期马镫就已经出现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件文物都只有单侧马镫,呈三角形垂挂于马鞍的左侧,主要作用是帮助骑手上马,有利于作战的双侧马镫要更晚才会出现。

此外,展厅中还展出了一批海外文物,如六朝时期来自萨珊波斯的玻璃碗和来自罗马的玻璃杯。当时的玻璃属于域外奇珍,西方的钠钙玻璃透明得像冰像水晶,强烈震撼了当时的中国人,因此西晋潘尼称赞其“凝霜不足方其洁,澄水不能喻其清”,它们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萨珊波斯玻璃碗

无独有偶,南京象山王氏家族墓出土了一只指环,上面的金刚石同样是舶来品。这颗金刚石还不到半粒米大,当时美洲、南非尚未发现金刚石矿,因此这粒金刚石只可能产于锡兰、波斯、印度一带,作为贸易品或贡品输入中国。

东晋金刚石指环

展览中还有更多的文物故事等待观众去体验和感知,为了让无法亲临展厅的观众也能观展,博物馆通过数字技术搭建了数字展厅,打造了一个永不落幕的展览。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网上云展厅,开启一段沉浸式观展之旅。

来源:南京市博物总馆

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news@hongbowang.net


Copyright 2010 daimiao.cn. All rights reserver. 备案号:鲁ICP备10209964号

泰山岱庙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191号 电话:0538-8261038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212号

您是第 位访客

泰山景区官方售票渠道 美团・购票
泰山岱庙微信公众号
岱庙云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