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下午,上海博物馆举行了2023年度展览计划新闻发布会。馆长褚晓波向公众公布了上海博物馆2023年展览计划。从今年12月上博70周年馆庆开始,到明年搬迁东馆之前,上博即将在人民广场本馆举办6个新展。
发布会现场
随后,副馆长刘文涛介绍了“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早鸟票发售方案,副馆长李峰介绍了该展览数字藏品发售计划。
2023年
来上海博物馆看什么
元旦前后,深藏闺中的国宝《南宋缂丝莲塘乳鸭图》将向世人一展真容,展期仅半个月,不容错过。
以兔为形象的各类文物发出专属兔年祝福,同大家共度新春佳节。
一月中至五月初,且让我们对话世界,欣赏由英国国家美术馆52件顶级绘画所串联的400年欧洲艺术史。
四月至七月,上博将举办建馆以来的首个古籍专题特展,呈现60余部馆藏写本、刻本、拓本宋元古籍。
同期,另有并行的金石传拓技艺特展,以50余件上博和上图馆藏揭秘古老传拓技艺的历史传承和艺术表现。
下半年,“何以中国”系列第二展重磅登场。展览聚焦长江下游史前文化艺术,以长三角三省一市各大博物馆、考古机构珍藏的出土文物,讲述中国自己的“文明”故事。
2023年
第一场
瑞色凝光:
上海博物馆秘藏缂丝莲塘乳鸭图特展
2022年12月17日—2023年1月1日
上海博物馆第三展览厅
《莲塘乳鸭图》为朱克柔所缂唯一一件巨幅传世作品,是极为稀见的中华瑰宝。朱刚,字克柔,云间(今上海松江地区)人。其生卒年不详,活跃在南宋高宗(1127—1162)时期,尤善缂丝绘画作品,独创“朱缂法”。本幅缂丝画以院体画风的春夏间生趣盎然的莲塘实景画为底稿。全幅缂丝彩色丰富,层次分明,丝缕细密适宜,技法高超,花卉虫鸟惟妙惟肖,堪称古往今来缂丝绘画之杰作。
南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原为庞元济(1864—1949)旧藏,其后人庞维谨、庞增和、庞增祥于1952年捐赠后入藏上海博物馆。为庆祝建馆七十周年,上海博物馆将再次打开秘藏数十载的缂丝瑰宝,为民所共赏,活化馆藏珍贵文物资源,彰显中华缂丝璀璨艺术,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人民群众,意义重大。
朱克柔 缂丝莲塘乳鸭图 南宋 上海博物馆藏 1952年庞维谨、庞增和、庞增祥捐赠
2023年
第二场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
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
2023年1月17日—2023年5月7日
上海博物馆第一展览厅
此次重磅展览是上海博物馆“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大展的第二个展览,献礼上海博物馆馆庆7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大陆有史以来举办的最强阵容的欧洲美术史展览。展览将以教科书式的方式,通过精选52件/组展品完整呈现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后印象派的欧洲绘画史,横跨400多年的美术史。展品中囊括了各个时期的巨匠名作,包括波提切利、拉斐尔、提香、卡拉瓦乔、伦勃朗、马奈、莫奈、梵高等。
英国国家美术馆作为世界级的国家美术馆,位于全球最受欢迎的十大艺术博物馆之列,收藏有2600多件西方经典绘画作品。展品基本在展线上展出,极少到其他地方进行外展。上海博物馆联手英国国家美术馆,成为此次亚洲巡展的首展,也是中国大陆唯一的合作伙伴。展览将分为8个板块,分别为:波提切利和15世纪意大利绘画、拉斐尔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戈塞特和北方文艺复兴、卡拉瓦乔和意大利及西班牙的巴洛克绘画、伦勃朗和17世纪北欧绘画、卡纳莱托和18世纪欧洲绘画、梵高和印象派绘画以及透纳和英国绘画。
桑德罗·波提切利 圣泽诺比乌斯的三个奇迹 约1500年 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卡拉瓦乔 被蜥蜴咬伤的男孩 约1594—1595年 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伦勃朗 63岁的自画像 1669年 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文森特·梵高 长草地与蝴蝶 1890年 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2023年
第三场
玉兔精灵:
上海博物馆兔年迎春展
2023年1月18日—2月26日
上海博物馆大厅及中国历代绘画馆
2023年是癸卯兔年,上海博物馆将于春节期间举办“玉兔精灵”兔年迎春特别展览。展览以上海博物馆5件兔形象馆藏文物为主,包括西周双兔车衡饰、唐白釉兔、元水晶兔、清禹之鼎《侍女三兔图》轴以及清玉兔支神,并向山西博物院和衢州市博物馆分别借展晋侯墓地青铜兔尊以及史绳祖夫妇合葬墓出土的南宋青玉兔镇纸,以飨广大观众。
兔在古代有祥瑞、机敏的美好寓意。此次迎春展文物的品类多样、造型丰富,或坐或伏,须毛毕现,宛如活灵活现、憨态可掬的“兔精灵”。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中的青铜兔尊、水晶兔等在兔类题材的文物中都属少见,水晶兔更是发现自上海松江区的圆应塔地宫。
西周兔尊 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8号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唐代白釉兔 上海博物馆藏
南宋青玉兔镇纸 1974年南宋咸淳十年史绳祖及其继室杨氏夫妇合葬墓出土 衢州市博物馆藏
元代水晶兔 1994年上海市松江区圆应塔地宫发现 上海博物馆藏
2023年
第四场
玉楮流芳:
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暂定名)
2023年4月—7月
上海博物馆第二展览厅
宋元时期,文化发达,典籍宏富,堪称中国典籍发展的黄金阶段。此时,我国造纸术进入成熟阶段,制墨术步入转型发展阶段,二者从客观上促进了典籍的发展。造纸术和印刷又是中华文明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
依托于手写传抄、雕版刷印以及刻石拓印,中华文明在宋元时期得到了广泛地传承和长足地发展。上海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宋元古籍,是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首批上海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为积极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我馆预定于明年4月把馆藏宋元古籍60余部呈现给国内外的广大观众。
这是我馆建馆以来首次举办的古籍专题特展。展览分三个板块,分别展示写本、刻本、拓本三种类型的宋元古籍。
宋刻《梅花喜神谱》 上海博物馆藏
宋拓《九成宫醴泉铭》 上海博物馆藏
宋写本《妙法莲华经》 上海博物馆藏
2023年
第五场
与时偕行:
金石传拓的技艺(暂定名)
2023年4月—7月
上海博物馆第三展览厅
金石是中国历史中一种重要的文献载体之一,记录有大量珍贵史料。为保存、研习、交流其中的内容,中国的古老智慧演化出了一种简便高效的复印技术:传拓技艺。历经时代变化许多金石原件早已消失破损,通过传拓留存下来的拓本资料为我国历史文化留存和传承做出着重要的贡献。
本展以传拓技艺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变通为主题,分为“文化传承的实用技艺”,“拓墨入画的艺术表现”和“金石传拓的传承保护”三部分,以上海博物馆藏品为主要内容,同时借展上海图书馆多件珍贵藏品,共计50余件。相信能为观众带来一次增进对传拓技艺了解的独特体验。
西汉竟宁元年雁足灯 上海博物馆藏 李荫轩先生捐赠
清代毛公鼎全形拓 上海博物馆藏
清同治十三年大盂鼎全形拓 上海博物馆藏
2023年
第六场
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
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二展
“长江下游早期文明大展”(暂定名)
2023年7月—10月
上海博物馆第一展览厅
何以为中华?上下五千年。
过去,夏商周三代的青铜文明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视为中华文明的起点,人们不禁要问:何来“五千年”?如今,中国考古学用实证明晰地回答——五千多年前,长江下游先民就已创造出比肩世界的辉煌文明,并建立了东亚最早的区域性国家。不断涌现的考古新发现亦印证着中华文明不仅源于黄河,也起于长江。
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展览系列的第二展将聚焦距今5800年至4300年以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为代表的第一个文明发展高峰中最伟大的成就。展览计划汇聚长三角三省一市各大博物馆、考古机构珍藏的出土文物,带领观众穿梭时光,走近凌家滩、东山村、良渚、福泉山等著名考古遗址,领略长江下游史前文化艺术的魅力,讲述中国自己的“文明”故事。这也是国内首次以展览的形式系统地呈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丰硕成果。
崧泽文化家猪陶塑 上海崧泽遗址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崧泽文化双层镂孔花瓣足陶壶 上海寺前村遗址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琮 上海福泉山遗址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象牙权杖 上海福泉山遗址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以上展览计划可能受疫情影响进行调整,敬请垂注上海博物馆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等相关公告。
来源:上海博物馆
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news@hongbowang.net
Copyright 2010 daimiao.cn. All rights reserver. 备案号:鲁ICP备10209964号
泰山岱庙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191号 电话:0538-826103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