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丨走出博物馆,跨界新体验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01       作者:

很多人都知道,越秀山上的镇海楼既是广州的城市文化地标,也是广州的城市博物馆——广州博物馆的展区所在,他们对漫步古楼、穿越历史的独特体验也不陌生。

这样一座名楼,如果只在楼内游玩,会不会太可惜?近来广州博物馆所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以古楼为中心,以古城墙为依托,以专业为背景,以趣味为牵引,激活了镇海楼的“IP”。

记者发现,类似的走出博物馆展厅,在更宽广的空间里推进博物馆活动,让博物馆本身成为“大文创”一部分的做法,已经成为各大文博机构的热潮。

模式一:

走出展厅 盘活户外空间

不久前,广州博物馆依托镇海楼,开展“营建·镇海楼”研学课程。广州博物馆副馆长朱晓秋指出,这系列研学活动的相关推文阅读量是近来之最,可见公众对之的热情。研学活动立足镇海楼建筑本体,从建筑文化、建筑测绘、模型搭建三个方面开展实地研学,带着孩子们以镇海楼为范本,学习赏析中国建筑、使用测绘工具、解读建筑测绘图、搭建实景模型等。

镇海楼观夕阳(广州博物馆供图)

广博“营建·镇海楼”活动

在此之前,广州博物馆曾经在夜间,在古楼前上映过露天电影《博物馆奇妙夜》,举办过著名珠宝品牌的发布秀,展示过汉服,举行过夜间美食品鉴……

在今年中秋节前夕,广州博物馆向公众发布邀请:到镇海楼来赏月色、扎灯笼。在镇海楼下、明城墙边,邂逅广式传统手扎灯笼的光影之美。在分享奇妙故事,体验传统仪式过程中,感受广州人简单、务实的浪漫,与朋友、亲人留下难忘的记忆。

而将这一切推向高潮的,要算近来结合“消失的……”系列主题文创而举行了相关活动。2020年,广州博物馆与中国大酒店基于馆藏民国菜单和食谱,再现了传统粤菜中已失传或鲜为人知的菜式、工艺和技法,推出了侧重传统粤菜筵席制式的“消失的名菜”第一季。此后,双方又陆续推出“粤色中国——消失的月饼”、再现传统粤点辉煌的“消失的点心”等活动。“消失的点心”推出后,广州博物馆在镇海楼侧城墙上停放的广州市最后一辆大通道无轨电车车内举办了“消失的下午茶”系列活动,预约号一放出就“秒空”,成为复古风满满的网红打卡项目。

模式二:

将“主题展”送入“主题空间”

不久之前,由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广东胜利宾馆联合在胜利宾馆一楼大堂里举办了一场“足下生花——水泥花阶砖的故事”展览。

此展览是为数不多的工业题材展览,通过水泥花阶砖实物和大量图片,对水泥花阶砖的历史故事、文化价值进行梳理。水泥花阶砖是一种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工业产品,精美的图样是水泥花阶砖的一大特点。图样既有抽象的几何条纹,也有写实的花草条纹;既有模仿西方图样的,也有融入中国传统元素进行创新的,不一而足。广东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经过不懈努力,搜集到了不少花阶砖的实物,并在曾经是水泥厂旧址的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中举行过展览,成功地把“水泥”的主题用小小的地砖讲“活”了。而坐落在广州著名风景区沙面岛上的广东胜利宾馆,前身为1888年建造的“沙面酒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四星级酒店,花阶砖是其中重要的建筑元素。此外沙面汇聚了众多近代文物建筑,当中使用了大量水泥花阶砖。在这特殊的“博物馆”举行的展览,本身就成了一种勾连城市历史、唤醒文化记忆的“文创产品”。

广东胜利宾馆花阶砖展

模式三:

模拟历史现场 “穿越”时空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革博”)的“串联红色线路,追寻革命足迹”活动走得则更远。

革博连续两年举办红色文化轻骑兵系列活动,先后追寻广州起义主力部队转战路线、中华全国总工会迁徙路线,将史料中简要、平面的记载转化成可感、可走、可学的“主题线路”,“串联红色线路,追寻革命足迹”活动被评为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以革命文物、历史现场为主要元素,通过“文物+”打出组合拳,多维度形式,让革命文物元素活起来、动起来。

从2019年起,博物馆就深入挖掘广州起义留下的红色资源,推出全国博物馆行业创作的首部红色主题沉浸式话剧,并不断升级改版至3.0版本《1927永远的红色》,并推出了原创纪念广州起义主题歌《永远的红色》。

《广州起义组曲》的发掘也让人感慨:它由广东音乐名家屈庆在上世纪50年代耗时数载创作而成,是广州起义的第一部广东音乐组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首组曲被束之高阁。革博在文献资料中发现了这首组曲的存在,经屈庆的学生——广东音乐曲艺团一级演奏员陈芳毅对组曲重新编排,最终得以与广大听众见面。在广州起义纪念馆庭院中演奏这部组曲,成为了馆里的创新招牌项目。

模式四:

巧借“外脑” 激活存量资源

本月,广州海事博物馆宣布正式启动“接官亭遗址活化展示利用设计竞赛”活动。馆方透露,此次设计竞赛参赛方案中的活化利用方案不限,可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展示雕塑、文化长廊、展示墙、多媒体互动等,也可包括研学活动、教育项目等。

接官亭遗址复原

这是一次博物馆大胆“借外脑”之举。接官亭及所在的明代码头及道路遗址,是当时商贸往来的重要地点,可供官员离船登岸后在此休整。

接官亭等遗迹早已湮没在时光中。2005年11月,为迎接瑞典商船“哥德堡号”复航广州,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文物工作者们开始对黄埔区庙头涌整治工程范围进行调查,并于当年底在南海神庙周围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经一年多的考古工作,到2007年5月,在南海神庙周围10个地点、4642平方米的面积进行了发掘,发现了从南越国到明清时期的众多遗迹。

当时主持发掘的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广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会长全洪认为,从实际效果来看,一处建筑群落应当会比一处视觉效果不起眼的地下遗址更能吸引人们来“打卡”,从而更好地传播南海神庙和海丝文化。广州海事博物馆馆长王芳也表示,包括接官亭在内的码头和道路遗址是南海神庙景区“一进门”非常重要的一片区域,但过去很多人却都不知道,希望能够通过面向公众“广发英雄帖”,为接官亭征集到精彩的设计方案并落地实施。届时,接官亭将与北面山上的浴日亭遥相呼应,让人重温苏轼诗中“剑气峥嵘夜插天,瑞光明灭到黄湾”的精彩气象,让曾位列“羊城八景”之首的“扶胥浴日”,再次给人们带来新的想象。

来源: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维宣(部分图据各博物馆)

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news@hongbowang.net


Copyright 2010 daimiao.cn. All rights reserver. 备案号:鲁ICP备10209964号

泰山岱庙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191号 电话:0538-8261038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212号

您是第 位访客

泰山景区官方售票渠道 美团・购票
泰山岱庙微信公众号
岱庙云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