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为支撑推动青海省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07       作者:

微信图片_20221104105149.jpg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文旅厅关于“转作风、勇争先”行动的部署要求,开启青海省博物馆科研学术研究标准化试点工作新征程,青海省博物馆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以学术研究成果带动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先后成立学术委员会,开设文物研究中心等专业学术研究部门,在人才培养、论文撰写、科研项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日,青海省博物馆组织专人开展近两年来省博物馆学术研究成果汇总工作,旨在摸清学术成果底子,带动学术研究人才工作积极性,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壮大人才队伍

青海省博物馆立足博物馆发展实际,不断探索和研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内部人才队伍结构,明确思路制定人才发展计划,发挥人才专业特长,尽量达到能力素质与岗位相匹配的分配原则,不断提升人才队伍质量,改进培养方法、形式和途径,着重培养专业素质强,本领过硬的专业队伍。不断完善人才队伍结构。较之2020年,青海省博物馆正高级职称专家由1名增加到5名,现有副高级专家17名,10名同志荣获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专家们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学习研讨、传授经验、带领年轻同志共同成长,开展学术研究,撰写专著书籍,在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全能型人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选派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研讨班、挂职锻炼等开拓眼界,提升业务素质,每年平均派出5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培训。不断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今年1名讲解员成功入选中央宣传部主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专场讲解员,系我省唯一入选的讲解员。1名讲解员荣获西宁市十佳文旅形象代表称号,2名讲解员荣获2022年首届各省市区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优秀奖。

微信图片_20221104105206.jpg

微信图片_20221104105209.jpg

微信图片_20221104105212.jpg

二、加强学科研究能力和科研建设

青海省博物馆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技术研发能力,以科研成果带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为重心,促进学科建设发展。不断挖掘专业技术人员潜力,提升综合能力,鼓励大家积极参加科研项目。两年来申报、立项专业课题项目10余个,持续加强学术研究力度,为青海省博物馆开展各项业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由青海省博物馆与南京博物院联合研发的纸质古钱币修复结构体及修复方法被批准为国家发明专利。

二、2名专业人员联合申报的“青海哲学社会科学”《河湟古城时空分布与文化内涵研究》课题项目,获得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等级鉴定报告。

三、由青海省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团队,开展《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青海卷》编纂出版工作,赴玉树州、海西州等博物馆开展文物摸底、遴选工作。

四、积极帮扶基层博物馆,主动开展6个地区基层博物馆调研工作,开展文物预防性保护帮扶项目,撰写调研报告、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等20余个。

微信图片_20221104105216.jpg

微信图片_20221104105221.jpg

微信图片_20221104105225.jpg

三、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2021年,青海省博物馆安消防升级改造项目完成后,对馆内原有布局进行了调整,新开设了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场所,馆领导和各部室将收藏的图书放置阅览室供大家阅读,同时积极申请相关经费,购买专业书籍、开展“百件文物讲青海”系列活动、录制“百件文物讲青海”视频等宣传大美青海,提高全馆干部职工学术研究水平,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学术氛围。青海省博物馆研究人员依托馆藏文物资源,结合自己擅长领域,对青海省博物馆馆藏研究、青海历史文化、文旅融合发展、博物馆行业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科研成果,将成果转化以论文、专著形式呈现。共在各类公开刊物上发表个人、合著论文30余篇,出版图书专著3本。积极利用博物馆智慧化平台,在微信公众号上创办“馆长说、专家说、馆员说”等品牌学术交流栏目,组织副高以上专家以《博物馆的力量》为主题,对博物馆的发展、展览、馆藏文物、管理等各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共推出系列推文40余篇,累计阅读量100余万。同时借助青海、长江、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平台,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参加学术研讨会,邀请各行各业专家在省博物馆举办学术讲座、培训班,近200余人参与。

微信图片_20221104105230.jpg

微信图片_20221104105234.jpg

微信图片_20221104105239.jpg

微信图片_20221104105243.jpg

四、不断推进学术研究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长期以来,青海省博物馆学术研究工作面临经费紧缺、人才匮乏、成果缺少等问题,通过转换思路、改变制度、培养人才等发展模式,学术研究水平不断提升,科研、学术成果硕果累累,为下一步青海省博物馆业务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文物保护、文物典藏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专业依据,为撰写“百件文物讲青海”、《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青海卷》词条奠定了扎实的资料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青海省博物馆将找准自身定位,补短板,强弱项,将省博学术研究融入标准化建设工作中,不断推进学术研究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一、与时俱进,注重实际问题分析。博物馆工作的实践性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做好陈列展览的学术研究、馆藏文物的学术研究、博物馆发展的学术研究,达到以学术研究为引领促发展的目的。

二、坚守职业道德,尊重学术研究的首创性。学术研究人员要恪守职业道德,坚守学术诚信,要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潜心研究,努力铸造精品学术研究成果。

三、培养专业学术型人才。着眼当下,鼓励相关人员积极参加课题申报、研究,策划学术研讨会、沙龙等学术活动,着眼未来,储备文博专业人才,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学术研究能力强的专业团队。

四、创办学术期刊,以刊发学术研究成果推动文博学术事业走向深入,借助期刊构建地域性学术研究平台,开展地域文化研究的创新和探索,推动地域学术研讨发展,着力提升学术研究品质,打造高质量的地域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

五、充分发挥青海博物馆联盟作用,带动全省博物馆行业学术研究高质量发展。发挥省博物馆“流量担当”作用,整合全省博物馆文物资源、人才资源,举办学术论坛,凝聚学术力量,创办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各类交流展览,助力全省博物馆界学术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更上一层楼。

Copyright 2010 daimiao.cn. All rights reserver. 备案号:鲁ICP备10209964号

泰山岱庙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191号 电话:0538-8261038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212号

您是第 位访客

泰山景区官方售票渠道
泰山岱庙微信公众号
岱庙云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