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柏院内谈史记于丹朱军缅怀司马迁
(记者 马骏 马晓宇) 3月31日上午,央视《艺术人生》在岱庙汉柏院中进行取景拍摄。著名节目主持人朱军与文化名人于丹老师一起,畅谈史记,共同缅怀了“史圣”司马迁。
岱庙内的汉柏院是本次《艺术人生》节目录制的第一站,院内5棵两千多年的古汉柏据传是当年汉武帝亲手所栽。在这里,于丹、朱军共同缅怀西汉史官司马迁。8时左右,记者提前来到了节目录制现场岱庙汉柏院,这时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还在为节目现场的录制、拍摄进行准备。9时左右,一群学生模样的人进入汉柏院内,记者询问后得知,他们都是山东农业大学的学生,参加《艺术人生》节目现场录制。
10时30分,《艺术人生》的主持人和嘉宾——朱军与于丹来到了节目录制现场。在古汉柏前,朱军与于丹的对话又把人们的思绪带回了西汉那个繁盛的年代。经过简单的开场白后,朱军向于丹抛出了第一个问题,“司马迁的故事中,你对他的哪一段经历感到最为震撼。”于丹说道,她原来是学古典文学的,20来岁时读太史公自序,感觉最为震撼的是司马迁为完成父亲遗愿,完全担当天下使命的胸怀,司马迁是在用生命为历史代言。在接下来访谈中,于丹就朱军提出的“司马迁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人”和“司马迁留给后人最宝贵的东西”等问题,用生动、活泼、专业的语言进行了解答。
朱军与于丹围绕司马迁人格、风格、品质等问题进行的探讨,让现场观众投入其中。16分钟的录制时间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艺术人生》泰山行的第一站,岱庙汉柏院的拍摄顺利完成,于丹与朱军精彩的对话博得了观众们经久不息的掌声。早已等候多时的大学生们急切地来到于丹和朱军面前,合影、签名。
现场观众:
经典离我们更近
(记者 马晓宇 马骏)岱庙汉柏院里,记者见到了农大大四学生孙璐,他今天是特地来看于丹老师的。在他看来,于丹讲道理深入浅出,让人沉醉。孙璐说,以前也看过《论语》《庄子》,但总感觉枯燥难懂,看过于丹的节目,才让他觉得国学经典其实离我们很近。那些枯燥难懂的东西通过于丹老师的讲解,就变得浅显易懂多了,听着也是一种享受,更重要的是通过她的讲解,让大家明白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应用到生活中受益匪浅。正像于丹所说的:真正的经典从来都是贴近人心、以人为本的。
农大学生郑双对记者说:“相对于《庄子》来说,我更喜欢于丹的《论语》,于丹新颖的讲法,能帮助我们用良好的心态来平衡生活和工作。其实有些时候,老百姓并不会在乎原著的精神,关键是于丹让大众认识了《论语》,并从中得到了收获。于丹浅显易懂的讲说方法,赋予了《论语》鲜活的生命力。《百家讲坛》面对的是大众,太学术化了人们就接受不了,就达不到传播的目的。”
学生李靖说,自己以前对于《论语》、《庄子》、《史记》这些,仅限于知道,对于其中故事性较强的就比较感兴趣,而对于那些比较枯燥难懂的,就不感兴趣了。他看过于丹老师的节目,也看过于丹老师的书,看了这些之后对原来很多不感兴趣的东西也开始关注了。李靖说看她的书很舒服,会让心平静下来,这是以前看任何书都不会有的感觉。看她的书,能得到好多现代人生观、价值观的启发,特别是像我们这一代人,面对着各种来自外界和本身的困惑,她的书就像我生活的指南针一样。
于丹印象:
真想狂聊四小时
3月31日10时20分左右,于丹和朱军出现在了岱庙汉柏院。走下屏幕的于丹要显得更年轻一些,漂亮一些,短短的淡黄头发,一袭淡兰色装束:一条牛仔裤,一件开襟盘扣中式上衣。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衣饰穿在于丹身上竟协调得入情合理。知性与通俗,传统与现代,温婉与豪气,于丹就这样走近了我们。
千年汉柏树前,于丹和朱军侃侃谈起《史记》和司马迁。这时的于丹,平稳的语速、字正腔圆的吐字,诗歌般的抑扬顿挫,锦心绣口,仪态万方。对于司马迁,于丹同样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她说在这种纯自然状态的环境下谈起司马迁,心中依然能感受到一种澎湃,司马迁的那种使命感、责任感,那种崇高、那种宏大,动人心魄。《史记》不是多么严谨,但是不朽,这是司马迁的人格和风格决定的,《史记》中揉入了小说笔法,“心爱的马,心爱的女人”,谁也没看到过,但司马迁就写出来了,所以它能成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007年于丹被网友评为“中国十大美女”,对此于丹不以为意。然而在汉柏树下通身洋溢着空灵之气、散发着知性之光的于丹无疑是美丽的。
短短的30分钟访谈结束了,现场观众意犹未尽,同样意犹未尽的还有于丹,她站起身,看着眼前的汉柏提高语调说:“我很喜欢司马迁,我真想狂聊4个小时。”(记者王洪源)
-----摘自泰山晨刊
Copyright 2010 daimiao.cn. All rights reserver. 备案号:鲁ICP备10209964号
泰山岱庙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191号 电话:0538-826103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