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它那不慕秦松加封进爵的高风亮节,不向岁月低头,不向风霜弯腰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葱茏苍郁、枝叶扶疏、吐翠流黛的勃勃生机,怎不让千秋后世万人仰止赞誉?”
【一】
一脚踏进高低错落,通体浮雕,造型雄伟,精工细琢的岱庙坊,那份“峻极于天,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的古朴和凝重,那份五岳之宗的威仪和气势扑面而来。坊内坊外,两重天。
岱庙,闻名向往久已。而此次得以圆了那个千年幻梦,还得感谢早已盘桓憧憬了许久的盛情相邀。更为难得的是,能与知晓通史、风趣幽默的单老师同行,不亚于多了一位异常出色的导游。他的善解人意与随和亲切,让人倍觉温暖和熨贴。
北方的厚重与沧桑,与南方的温秀清灵截然不同。久居南方的我,面对这神威远博、雄伟巍峨的古建筑群时,内心的尊慕与震撼,无可比拟。以至于还在岱庙门口,仰视静赏着螭吻凌空、斗拱层叠、檐角飞翘、脊兽欲驰的岱庙坊时,便被它歇山式仿木结构、玲珑透雕的艺术设计和变化多端惟妙惟肖的构图手法所惑,神魂俱迷,无法挪移开自己的视线和脚步。
岱庙坊又名玲珑坊。正脊之中竖着宝瓶,两侧有四大金刚拽引加固。额坊上是浮雕的二龙戏珠和丹凤朝阳,其他还有雄狮蹲踞、群鹤闹莲、天马行空、神牛角斗、麒麟送宝等30多幅栩栩如生的祥兽瑞禽图。坊的内柱阴阳两面均有刻联,皆是山东显赫高官所撰写的楹联。短小精悍的字句对仗工整,意蕴雄浑,将岱岳泰山的庄严高峻与德泽神威刻画得经典而传神。
【二】
穿过斑驳深幽的青石甬道,豁然出现一座完整的纵向二进式庭院。单老师告诉我们,这里是历代帝王及王公大臣们来泰山祭祀时,必须要先进行简单参拜的地方,唐代史称“遥参亭”,宋代改称“草参亭”,里面供奉的是碧霞元君神像,分为南北两个山门。而我们,从四柱南门的遥参坊进入时,恰恰正对着清代铁铸的一对雄狮,昂然环目,栩栩如生,虽饱受经年雨雪风霜的剥蚀,却如磐石般巍然屹立。
亭子周围,被深深古木所抱,静幽且清心。阳光透过细碎的槐叶斜斜地照进来,投下斑驳错落的瘦影。站在庙貌巍峨的庭院前,可以想见当初这里群体参拜时肃穆庄严的场景,是多么震慑人心!温热的夏风,长长地飞掠而过,季节的裙摆如袂。刹那之间,时光突然变得狭长幽深起来,团龙蟒袍、高冠长靴的肃然和恭谨隐隐绰绰可见。
前行几步,有一株四人环抱的巨型唐槐,虬髯苍劲,盘根错节,繁枝茂叶,遮天蔽日,有气吞万象,袖藏山水之势。婆娑的深绿下,掩映着一方盘龙吞吐,细水如荫的小池,题刻“龙跃天池”,此乃清光绪六年所建。那两条百年的盘龙,一首吞水,一首吐纳,相映成趣,形象逼真,风雅而不失韵致。
复前行,便是高大宽阔的“正阳门”。两扇朱红的大门与黄色的琉璃瓦交相衬映,一看便知是典型的宋代建筑。据说门上镶有81个铁制馒钉,有铺首,还有九脊单檐歇山顶的五凤楼。24根四方明柱斗拱出墨线点金彩绘,金龙翘檐,远远望去,翩然欲飞。这道象征着岱庙尊严的大门,古时候唯有帝王方能进入。而大浪淘沙,岁月流逝,千年之后的今天,当慕名而来的游客们信步缓入城堞高筑,气象万千的正阳门时,不知道那些象征着至高皇权的帝主,会不会拍案而起,震龙庭之怒?
【三】
岱庙最大的景观,除了重叠的宫阙和恢弘壮丽的殿宇,便是久负盛名的西唐槐和东汉柏。顾名思义,唐槐院内遍植槐树,绿阴繁枝。春夏之际,花发叶茂,香飘满园,满目流翠。而因此得名蔽荫亩许的原树业已枯死,现在扶疏郁茂的“唐槐抱子”是建国之后的新植。万历年间甘一骥书“唐槐”的大字碑,为这颗半百的新槐披上了厚重沧桑的历史外衣。而乾隆帝亲笔题刻的诗文,更是让这株古唐槐受尽了皇室的恩泽和蒙荫。院内的百碑墙、古槐荫山、槐香池等,再加上点缀其间的盆景,风雅古朴的韵味,别有一番情境。
虬龙蟠曲,苍劲葱郁的汉柏,不似唐槐那般阔叶繁枝,翡绿葱翠,其状扭结上耸,其志凌寒傲雪,其形百姿千态,气冲霄汉,孑然独立,为泰安八景之一。相传,这五株汉柏为汉武帝东封时所植,算来,该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因此,“汉柏作为人们的一个审美对象,已经超出了它原有的古老而单纯的树的价值,而是成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和被人格化了的客观存在。它不仅是中国两千余年璀璨历史文明与飘摇风雨的见证,更是被人们理想化了的一种坚贞顽强、生生不息的崇高品质的象征。尤其是它那不慕秦松加封进爵的高风亮节,不向岁月低头,不向风霜弯腰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葱茏苍郁、枝叶扶疏、吐翠流黛的勃勃生机,怎不让千秋后世万人仰止赞誉?”
东西两院,槐柏之外,最多的是历代留存下来的碑碣,共90余块。其中汉柏院内仅乾隆皇帝登岱传作就有26块,诗30首,可见这位清代霸主对汉柏的尊崇已经到了巅峰。留存著名而久远的张衡、曹植、陆机、米芾,乾隆等人的碑文,镶嵌在东墙内。唐槐、苍柏、古碑、绿草、池苑,与延禧殿炳灵殿形成辉映之势。而卷棚歇山顶、覆灰色筒瓦、檩、垫、枋均绘苏式彩画的亭台遍刻乾隆帝的御题。院中一方八角石筑的影翠池,细水长流从古至今,更显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以至于流连这蓊郁之间的我,突然觉得自己瘦小单薄的脊背,竟也坚实峭拔了起来。
【四】
遮天蔽日、苍松翠槐的两院之间,是一座五光十色、金碧辉煌的雄伟大殿。这,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天贶殿了。它与北京的故宫、曲阜的大成殿,合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殿内端坐的祀泰山神,面容肃穆,气氛庄严。像高4.4米,头顶冕十二旒,身着衮袍,手持圭板,肃穆端庄,造形生动,大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帝君之态。从来对神心生敬畏的我,竟不由自主地双手合十,痴痴伫立,但凭钟磐鸣沁,不知今夕,何夕。
在单老师耐心细致地解说下,始知这“泰山神”是道教神府所信奉的“百鬼之神”,可主宰生死。唐代被封为“天齐王”,宋时封为“天齐仁圣安”,元朝又封为“东岳天齐大生仁皇帝”,明太祖登基后,认为给泰山神加封号是“渎礼不经”,故去掉所有封号,改称“东岳泰山之神”。从此,岱庙的地位也就不可一世,享有“东岳神府”的盛名了。由此可见,神鬼之道,终抵不过皇权的霸道与威严,即便掌管世间生死的神府,依然逃不脱虚名的累牍。
举目环顾,惊呼出声。天贶殿内东、西、北墙上均有宋代所绘的巨幅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描绘了泰山之神出巡的盛况。东半部出巡,西半部回銮。整个画面人物疏密有致,加以祥兽坐骑、山石林木、宫殿桥涵,疏密相间,繁而不杂,组成一幅瑰丽无比,气势恢宏的场景,是中国道教壁画杰作之一。
画面借助泰山神出巡时的浩荡宏伟场面,表现宋真宗东封泰山时的威严和气势,其装束、仪态无一雷同。画面笔力遒劲流畅,结构严谨,布局匀称自然,人物眉目活泼传神,衣着线条清晰,表情生动逼真,再加上色泽的绚丽与协调,给人以极高的美学享受。恍惚之间,有弦乐阵阵,欢呼如雷,马踏飞燕而来。
雕栏环抱的大殿中有明代铁铸大香炉与宋代两大铁桶,森然有声。两侧有环廊与御碑亭。廊内陈列着历代碑刻,自北而南各种名碑共十九块,汉画像石48块。不同时期的文字,一笔一划都浓缩着历代文明发展的轨迹。深重的镂刻,剥蚀的苔痕,一块块碑石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冷眼见证着华夏几千年历史走过的滚滚烟尘,见证着风霜雨雪屹立不倒的炎黄铁骨,从繁荣走向衰败,又从衰败走向繁盛。而今,泱泱华夏早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强国之一,那么,泰山祀神是否能够安然退隐天贶,笑看沧海变幻,我主浮沉?
【五】
转天贶,出汉柏,便是岱庙的最后一进院落。东西两座花园内千姿百态的盆景逸趣横生,艺术生动地再现了泰山的奇花异草和独特的景物奇观。东南是有“金阙”之称的铜亭,璀璨耀目、端庄浑重的亭身为全铜制造,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三大铜亭之一。而西南则是与铜亭对峙的铁塔,铸于明嘉靖十二年,造型质朴,塔身沉郁,仅存的三级塔身锈迹斑斑,像一双洞穿世事的眼睛,沉默而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悲愤屈辱的旧事。
“厚载门”是岱庙的最后一道门,是1984年重建的。门上有“望岳阁”三间,黄瓦明廊,红柱隔扇,犹如空中琼阁。当我们站在阁上朝北仰望,晚风徐来,拂去盛夏的燥热和倦惫。镶上金线的北边,隐约可见岱岳雄姿,像一条隐逸的蟠龙,俯瞰着百态苍生。苍茫翻滚的青山竞绕白云,绿树繁枝顿生轻烟,天门云梯,宛若游龙浮挂在天边。出厚载门北行为红门路,过岱宗大街不远即到泰山的山门--岱宗坊。由此起步,将步步登高,饱览泰山的最佳风景,直至登“天”而揽众小。五岳独尊的顶峰,将是我们明天的行程。
缓缓步出北门时,日已西斜,耀目的金光将朱漆的门楼镀染得辉煌壮丽。青黛的砖石,古朴斑驳的墙面,厚重沉稳的建筑风格,如浸透千年的沉香的水墨,泛黄的每一笔都凝聚着一段撼动人心的往事。厚载门外,是喧闹的街市,门内,是华夏几千年走过的风尘仆仆的历史印记。檀香缭绕的古岱庙白发蹒跚的步履,始终无法逃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浮华与喧嚣。也许,唯有幽深庭院里那一方遒劲千载的唐槐和汉柏,才能撑起一隅难得的宁静。而我,在皤然流逝的岁月里,愿所有的桑田沧海,都和你慢慢化作碑碣上隐隐沧透的那一笔。
转自:http://www.vsread.com/article-564013.html
Copyright 2010 daimiao.cn. All rights reserver. 备案号:鲁ICP备10209964号
泰山岱庙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191号 电话:0538-826103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