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成果如何展示——南汉二陵博物馆的一次新尝试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1-09-18       作者:

近年来,考古工作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考古”“公众考古”成为网络热词,良渚遗址、海昏侯、三星堆等重要考古发现成为寻常百姓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考古机构和考古人也逐渐揭开看似神秘的面纱,走近社会、走近公众,考古工地不再将公众拒之门外,越来越多的市民、青少年学生有机会走进考古工地现场,感受历史脉搏跳动,与先民近距离对话。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强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考古工作的重大意义,并强调,要加强考古成果传播,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考古人倍受鼓舞,又深感责任重大。

如何加强考古成果传播?如何帮助公众及时分享考古新成果?这是新时代考古机构和考古工作者需要面对并且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这样的问题,对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同样重要。2019年5月,依托南汉二陵(康陵)建设的南汉二陵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由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管理。考古成果有了,展示平台也有了,如何做考古成果展览?

展览序言厅及展厅入口

展览序言厅及展厅入口

展厅一角

展厅一角

对于讲述城市历史发展的博物馆来说,其基本展览早已按照已有空间布好文物,没有多余的展线展示考古新发现的文物。但是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考古中获得的新资料往往能够向人们提供城市历史的新认识,对其进行展示与梳理也十分重要,有助于增加本地居民对于自己所在城市或地区历史文化的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3修订版)》中明确指出考古发掘的文物,应当由发掘单位向包括博物馆在内的文物收藏单位进行大部分移交。但是目前我国考古从业人员数量不足,对于城市考古而言,往往是连续发掘,资料整理根本跟不上考古工作进度,因此不能够及时地向博物馆移交文物。

考古机构管理专题博物馆,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考古新发现不能得到及时展示的难题。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该院其实还加挂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的牌子),不同的职能之间相辅相成,可以让广州城市考古出土文物快速地向展览内容转化。2021年6月29日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开幕的“发现•保护•传承——‘十三五’时期广州城市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以下简称“‘十三五’广州考古成果展”),无疑是一次对于最新考古成果进行展示利用的一次重要尝试。

展厅局部

展厅局部


壹 前期策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策划“‘十三五’广州考古成果展”,是广州文物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考古和历史研究、加强考古成果展示传播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对过去五年广州城市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总结回顾。

对于一个展览来说,前期策划才是最耗费精力的环节。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展陈宣教部主任陈馨是此次展览的项目负责人,她告诉记者,在“以观众为中心”的当下,博物馆展览策划,更多地要考虑观众的观展需求,在此基础上,博物馆策展人员再去筹划如何挑选文物展品,如何设计文本和展线,如何通过形式设计让观众愿意看、喜欢看,还要看得明白。

01 观众调查

陈馨在展览策划之初就组织专人进行了多次小范围的展前观众调查。涉及到观众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基本信息外,主要调查了观众对于广州地区历史的熟悉程度(自我判断)、是否关注广州地区近年来(2016-2020年)重要的考古发现以及对于考古类展览的展览方式与侧重内容等方面。通过对于此次观众调查的分析,可以了解部分观众对于考古类展览的期待,这为“‘十三五’广州考古成果展”的呈现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展前调查问卷内容举例

展前调查问卷内容举例

02 资料梳理

“十三五”时期,广州配合国有土地收储和城市基本建设工程开展考古发掘项目69宗,发掘面积4.57万平方米,发掘新石器时期至清代墓葬2380座,出土各类文物13016件/套。这69宗考古发掘报告的文字与图片内容超过数千页A4纸,需要展览策划组向每一宗考古遗址的负责人索取,之后还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阅读。对于其中的重要内容,还需要同考古发掘的当事人进一步沟通,才能够充分地了解遗址的文化属性与文化内涵。

考古遗址航拍图

考古遗址航拍图

策展团队在做出土文物调查

策展团队在做出土文物调查

03 大纲编写

撰写大纲的基本能力就是能看懂考古报告,特别是地层复杂的叠压打破关系。陈馨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博学院,其参与实际发掘的经历为她把握展览内容的呈现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展览策划团队将展览分为“发现城市文脉”“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记忆”三部分,里面包含了城市遗址、墓葬遗址、科技保护、教育活动等多个内容,期间进行了多次、多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在撰写大纲的同时,也需要同步考虑到展览中的互动活动与教育内容。

策展团队进行内容沟通

策展团队进行内容沟通

策展团队与设计公司进行形式沟通

策展团队与设计公司进行形式沟通

04 文物修复

“‘十三五’广州考古成果展”共展出考古出土文物约337件/套,除了纸质、纺织类文物之外几乎涵盖了文物的大部分材质。但是考古出土的文物一般破损严重,很多都不能满足展览条件。因此,对于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精美的文物,就需要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文物保护部门配合此次展览进行加急修复。考古研究院的修复基本上以满足研究目的的考古修复为主,但是本次为了配合此次展览进行了小范围的艺术性展示修复。而对于那些没有充足时间进行修复而又非常有价值的文物,在展柜中连同石膏封护一并展出,也体现了文物在考古出土时的状况和现场保护提取的面貌。

在文保实验室沟通文物修复事宜

在文保实验室沟通文物修复事宜

广东广雅中学出土铜鼎修复前后的对比

广东广雅中学出土铜鼎修复前后的对比

修复中的铜器

修复中的铜器


贰 布置呈现

近年来,在大众媒体宣传下形成的“博物馆热”,让“去博物馆看展览”成为日益流行的一种休闲方式。因此,如何呈现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考古类临时展览,也是展览策划团队需要考虑的问题。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好的展示设计需要更多地关注到细节,这样才能让观众更加全面地理解文物背后的诸多工作。

01 场馆改造

“‘十三五’广州考古成果展”所在的展厅,曾举办过“印象小谷围——秘境·水乡·醉美大学城”专题展。与之相比,此次展览涉及到的内容更为丰富,增城墨依山、茶岭、广东广雅中学、广州市大佛寺南院区、增城莲花书院等考古项目都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增加展线对这些遗址进行基本的介绍。策展团队对电梯间进行了围合,这样就增加了展线,让大幅遗址和考古现场图片得以展示。在展线上也设置活动展板,和电梯井周边的展墙组合使用,也在形式上一改以往展厅一览无余的状态。

讨论展墙方案

讨论展墙方案

展墙与活动展板、网格布的组合

展墙与活动展板、网格布的组合

02 辅助说明

在此次展览中的一些文物说明牌的旁边,都配有器物的线图,这是一种非常具有考古思维的呈现方式;而对于那些修复后的文物,展览中也将其修复之前的破碎照片予以展示。展览中还加入了考古遗址新闻报道视频与遗址解说视频,观众还可以通过手机扫一扫展柜内的二维码、通过遗址和墓葬的三维实景模型了解其结构。

配置文物线图与遗址三维实景二维码

配置文物线图与遗址三维实景二维码

例如针对黄埔区马头庄遗址浮选出的炭化栽培稻等植物遗存,博物馆不仅准备了放大镜,还放置了对应的植物照片帮助观众理解这些试管里的黑色物体。对于2020年广雅中学莲韬馆先秦墓葬出土的青铜甬钟,还制作了说明牌介绍钟的各部位名称并通过对比了解出土甬钟与中原地区甬钟的区别。

对出土铜甬钟及其背景的介绍

对出土铜甬钟及其背景的介绍

对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展示,展览策划团队将文物保护修复档案、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与数字化信息系统图片都纳入到了展览之中。

文物保护方案

文物保护方案

03 馆校合作

在此次展览中,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还利用馆校共建平台,与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进行合作,对展览中部分文物进行了艺术创作。在展览的第一部分中,由2018级会展、展示班的四位同学组成的瓦当三维创作团队,以出土的瓦当和滴水为元素创作了《檐屿间》,观众通过手机扫一扫展柜内的二维码进行观看。艺术院校的年轻学子并没有将瓦当仅仅理解为建筑屋檐的构件,而是将其想象为一个漂浮的古典园林之岛。


美院学生针对月华纹瓦当与滴水进行的三维创作

美院学生针对月华纹瓦当与滴水进行的三维创作

《檐屿间》表现出了“新国风”的主题,颠覆了人们对于建筑构件的常规理解,是年轻人对于古代文物的一种浪漫诠释。陈馨主任表示艺术院校的学子对于历史文物的想象天马行空,这体现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非凡创造力;但是有一些想象与历史史实相悖,担心误导观众,所以展览中并没有将同学们的作品全部呈现。无论如何,这种尝试无疑是让文物“活了起来”,让文物资源转化成为教学资源并走向了公众视野。

04 公众参与

近年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十分注重对考古工作和考古成果的传播,通过组织公众到考古工地参观研学、举办考古成果展览等,让公众及时分享考古成果的同时,又能够参与文物修复、拓片制作等体验,在展览的“传承”单元,不仅有图片的展示,还有观众作品的展示。此外,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还利用广州考古出土文物资源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也在展览中呈现。公众作品和文创产品在考古成果展览中展出,很好地诠释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文物也通过另一种不同的方式“活”了,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滋养。

社教活动成果展示一角

社教活动成果展示一角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今年2月发布公开征集令,邀请团队和个人为2020年在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六路RJ-6/7地块考古发掘出土的一件残唐三彩壶进行创意修复。在收到的方案中,阳江市博物馆负责人岑应巩先生提交的作品最为用心且具有创意,所以作为公众参与的重要展品在本次展览中展出,与展览海丝版块展出的唐三彩壶原件相呼应,吸引了观众的注意。

岑应巩先生作品展示现场

岑应巩先生作品展示现场


叁 结语

“‘十三五’广州考古成果展”以清晰的考古线索、多元的展示手段和富有层次的叙事逻辑,向观众展现出了千年广州的城市记忆与文化内涵。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完成繁重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的同时,努力让考古遗产滋润城市文化,不断推动考古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当下,教育已成为博物馆的首要目标和重要功能。对于博物馆来说,完成一个展览的策划布展,还只是完成了部分工作,如何利用展览开展社会教育,是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南汉二陵博物馆开馆以来,就将“社会教育”作为博物馆的一项重要任务。“‘十三五’广州考古成果展”策划过程中,馆方对展览设计施工与社会教育活动进行同步谋划,开发了一系列公众考古研学活动,包括在博物馆修文物、考古工地研学等。这方面的情况,笔者将在今日第二条推送中作专题介绍。


资料来源:南汉二陵博物馆


Copyright 2010 daimiao.cn. All rights reserver. 备案号:鲁ICP备10209964号

泰山岱庙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191号 电话:0538-8261038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212号

您是第 位访客

泰山景区官方售票渠道 美团・购票
泰山岱庙微信公众号
岱庙云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