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合作,孩子们的“粮食课”还可以这样上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11-23       作者:

9月29日,“健康中国粮食科普体验展——粮食的故事”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重庆市第二师范学院儿童研究院、美术学院和溯古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共同推出。这一展览不仅聚焦当下热议的“节约粮食”的主题,也成为馆校合作、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实例。

珍惜粮食,亲近自然,追溯传统

珍惜粮食,拒绝浪费,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也应是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随着城市的扩张,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离大自然越来越远,导致儿童自然知识的缺失,对自然界的无知,甚至其它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同时,注重尊重自然规律的传统农耕文化,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受到极大冲击,正在退出历史舞台,致使儿童接触自然,认识粮食的机会少之又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成为常态。而传统的农耕文化,不只是人们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不能被遗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策划了这次科普知识、教育研学、艺术陶冶、劳动互动四位一体的“沉浸式体验”研学展。

不同于以往的科普展,此次展览将文化、艺术与科普相结合,以粮食的故事系列绘本《一碗米饭的故事》《一根玉米棒的故事》《一个馒头的故事》《一杯豆浆的故事》(中国人口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为蓝本,结合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展现了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旅程。绘本以“一碗米饭”、“一个馒头”、“一杯豆浆”和“一根玉米棒”为主角,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它们从一粒种子变为盘中餐这一过程中的各种磨难,传达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让小观众们在学习绘本的同时,完成《粮食的故事研学手册》上的知识任务。

图片来源:龙华网

为了让孩子们亲身体会农耕的过程,展览还设置了不同的场景和互动环节,放置了40余种农具供孩子们体验。同学们可以参加的劳动工作有八项:耕一耕(稻田)、背一背(谷子)、剥一剥(玉米棒)、晒一晒(玉米粒)、打一打(豆荚)、筛一筛(豆子)、推一推(石磨)、摇一摇(风车)。同学们每完成一项体验,就可以在《研学手册》里扣上一枚“研学成功”的印章。通过这些设计,展览希望同学们在润物无声的劳动教育中,享受劳动的乐趣。

图片来源:龙华网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展览将价值观的传播作为其目标之一。展览希望观众们体会到传统农耕文化展现出的人与自然最持久、最紧密的关系,这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结果,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源头,更蕴含了生活的本真。策展人期望小朋友们在劳动的体验中,感受到这一点,学会敬畏大自然。

图片来源:龙华网

作为研学展的尾声,同学们吃到了用四种粮食制作的营养餐,并随餐学习了“分餐”和“按需取餐”等良好的用餐习惯。餐后,每位同学还收到了刻有自己姓名的精致饭勺,作为这次研学体验的纪念,留下不一样的回忆。

图片来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馆校合作,开发博物馆教育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也成为博物馆与学校合作、推动开发应用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平台。2020年11月10日至13日,重庆枣子岚垭小学一、二年级的同学们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了此次展览。这也是自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地方博物馆与中小学推动馆校合作共建的一次尝试。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是近年来国家持续重视的工作。10月中旬,《意见》的印发,更是对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除了充分挖掘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外,《意见》也强调拓展博物馆教育方式途径、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和加强博物馆教育组织保障。

图片来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此次展览,选择当下热门的“节约粮食”为主题,由“粮食的故事”系列绘本发展而来,尝试将农耕生活状态“搬进”博物馆,并针对5-9岁的小朋友,和本地小学合作,让他们走出教室,来到博物馆,在生动的体验互动中,体悟“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虽然囿于场地,小观众们无法在田野中体验农耕的乐趣,但三峡博物馆的这次尝试则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在保障小观众们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他们带去全新体验,获得全新感悟。此外,这次展览在一些问题上也可引起更多思考,比如,此类展览能否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此类馆校合作能否形成长效机制;此后如何充分利用本馆资源,继续开发研学项目和课程并同中小学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劳动研学教育的效果如何等等。这些问题的讨论与解决,都将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研学活动质量。

此外,笔者了解到,这次展览中所用农具是深入重庆农村收集而来,展出的书法则由本地8-10岁小朋友创作,农耕生活场景则以绘本原创图为基础创作。这种集合本土力量共同参与博物馆与学校的教育事业,无疑也是本次展览的亮点之一。经过这次尝试,相信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会给小朋友们带来更多有益的研学课程与展览。

来源:龙华网、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Copyright 2010 daimiao.cn. All rights reserver. 备案号:鲁ICP备10209964号

泰山岱庙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191号 电话:0538-8261038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212号

您是第 位访客

泰山景区官方售票渠道 美团・购票
泰山岱庙微信公众号
岱庙云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