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全球十八家博物馆及文化机构齐聚云端,共讨博物馆的现状和未来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05       作者:

疫情之下博物馆何去何从?开放、财政、人员有哪些困境?展览、教育、研究会发生哪些转向?当线上活动成为主流,博物馆能否超越线上?7月15日,来自中国内地、美国、英国、加拿大、阿联酋、新加坡、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的十八家博物馆及文化机构的馆长、亚洲艺术部主任及策展人,受上海博物馆之邀齐聚云端,借助网络及多媒体平台,对博物馆的现状和未来展开了一场云上对话。

论坛海报

作为此次“博物馆的力量——国际博物馆人云上对话”活动的主办方,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新冠疫情使大家只能守在各自的城市里,但我们今天要举行一次特殊的连接,借助互联网,以我们共同拥有的博物馆核心价值,用我们对人类、对社会、对文化的那份美好情感和期待,进行一次非常时期的对话,分享疫情下的经历、观察、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关切。”

“博物馆的力量——国际博物馆人云上对话”现场

一、疫情之后:开放、财政与裁员

受疫情影响,各大博物馆纷纷闭馆,短则不到两个月,长则半年。令人欣慰的是对话人所在博物馆均陆续恢复开放,如上海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分别于3月、6月开馆,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和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计划于8月恢复迎客。重新开放后,各馆参观量仅允许恢复到原接待量的25%。虽然,有观点认为观众量的下降营造了博物馆理想的观展环境,但博物馆公众接待的大幅下降所带来的连锁问题却是深层次的,例如财政困境和人员缩减。

沈辰(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副馆长):安大略博物馆整整闭馆4个月,一个财政年度的1/3的预算就没有了,后面还有三个季度不可估计的收入下降。所以疫情真正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海外博物馆的财政困境,以及对员工的安置。我们博物馆从三四月初开始,50%以上的员工停薪留职了,他们当然也受到联邦政府一些生活上的资助,但是对博物馆来讲已经没有能力支持他们在博物馆全额工作。剩下不到一半的人,几乎全部减薪20%,按照每周工作4天算,从4月份开始,到现在还没有结束。7月上旬重新开馆之后,仍然有三分之一的员工还没回来。

马昌 (Nick Marchand,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国际部主任):英国博物馆界在重回正轨。但后疫情时代下,很多事情都不同以往。博物馆的开馆时间缩短,实行人流控制和更严格的运营流程,这些都是借鉴中国的经验。大部分英国博物馆预测重新开馆的早期,观众人数只有以往最大流量的15%-25%。这是不可持续的营收模式,尤其是经历了强制闭馆的三个月后。上周的好消息让我们松了口气:英国艺术、文化和遗产行业将获得15.7亿的政府经济援助,帮助这些行业“度过新冠危机”。这次投资规模史无前例,也是一场及时雨。

汪涛(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大概裁员了50多人,但在我们这么大的机构里面,占的比例很小,大概8%左右。接下来一两年,博物馆面对公众的功能将大量削减,原来跟公众进行互动的这些机构或者人员将面临新的调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史蒂芬·利特尔(Stephen Little,美国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LACMA在3月14日宣布闭馆,原本已计划重新开馆,但是最近洛杉矶的疫情出现反复,因此重新开放不得不推迟。今年2月揭幕的“仇英展”也在关闭中,我们非常感谢所有出借方,同意展览延期到9月7日,尤其是上海博物馆,上博是此次出借藏品最多的机构。我们在这次疫情中很幸运的获得了美国政府的援助,LACMA有大约490名员工,没有人被解雇或停薪留职。

柳扬(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跟其他博物馆有点不同,我们的财政来源分三个方面:三分之一来自于当地的政府——100多年前博物馆建馆时与当地郡政府达成协议,博物馆永远向公众免费开放;另三分之一来自于博物馆基金收入,博物馆的基金在市场上运作有三年缓冲期,这部分问题不大;还有三分之一是来自于捐赠和博物馆自己的创收,如商店、出租场地、停车场等,这部分收入几乎是停滞状态。

我们馆虽说不依赖于门票收入,但财政方面冲击还是很大。今年财政年的缺口大概有100万美元左右,明年的财政年要将近有400万左右的缺口。美国政府最初提供了所谓的“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给博物馆低息贷款,帮助我们延缓了三个月的裁员。但是过了三个月,贷款用完后还是不得不裁员。我们现在有三个方面的减员情况:一是所谓的自愿离职,给一定的补偿,大概有17个人离开;一是裁员22人;另外还有大概7个空缺暂时不再雇佣,总计46人,占全体雇员的15%左右。

陈威仁(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馆长):新加坡的文化部门在财政上一直相当稳定。政府已经引入大量的预算,这为我们支付员工薪水、为数字化提供慷慨的资金支持。在博物馆重新开放之后,我们主要担心的是游客人数的下降,因为这影响了收入。目前我们的访问人数只有平日的5%左右,关于收入问题将走向何方尚不明朗。不过,由于我们推迟了许多展览,成本也大幅下降。

许杰(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目前大家面临着三重危机。一重是新冠疫情——生命安全,我们人生中可能从没有碰到过这种生命时时处在第一线的危机。第二重危机是世界各地都认同的,即财务危机。从北美来讲,我们考虑的是营运模式的问题。美国博物馆的运营模式普遍以民间的赞助为主,而赞助主要来自某一个社会层面,即社会1%的人群,来自他们的善意和赞助,因此赞助的来源不可能大众化。至于将来社会,美国博物馆的营运模式能不能有可持续性,这是必须面临的问题。

国际博协(ICOM)5月发布的《博物馆、博物馆从业者和新冠肺炎疫情的调查报告》称,美国、荷兰和意大利最不乐观,预计分别约有33%、25%、25%的博物馆将面临永久闭馆。

二、多样性与平权:更多危机和挑战

此时此刻的博物馆不仅受到疫情影响,同时也因平权运动等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显得更具挑战性。尽管这是一个起源于欧美的社会问题,但其中所折射出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引起了全世界博物馆人的回应和思索。

许杰(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第三重危机也有许多世界上的意义,但不是一个全世界都共通的问题,那就是种族主义的危机。北美的弱势族群问题,在这次新冠疫情当中,尤其显得突出。这也是博物馆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方面。

沈辰(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副馆长):这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不能回避的。用中文讲叫做平权问题,但在英文中有很多不同的词语。我们博物馆最近增加了一个叫IBPOC群体的讨论和组织工作,我也算是其中一份子。IBPOC什么意思?I就是Indigenous原居民, B是 Black黑人,POC是People of Color有色人种。

喻瑜(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亚洲部主任):波士顿美术馆的方针叫IDEA(Inclusion Diversity Equity and Accessibility),即包容性,多元性,公平性,可及性。在我们现在的策展工作中,不管是从人事上,还是在展品收藏、展览陈设和特展安排,以及对展览的诠释方面,都试图将IDEA纳入进我们的工作中。最近大家都对着电脑开ZOOM会议,不管你的职位、话语权如何,你的空间都只有一个屏幕上的小框。以前那种等级好像突然就消失了。在现在谈论IDEA的大环境下,我觉得这反而是一个比较正面的小影响。

卜向荣(Phillip Bloom,美国汉庭顿图书馆、博物馆和植物园中国园园长):汉庭顿在上月的运动之前已经开始反思“多样,平等和包容”。我希望我们的中国园能够扮演一个良性的角色,至少是一个能够让公众培养文化和文明同理心的场所。在当下的社会,培养同理心是越来越重要的。

美国汉庭顿图书馆、博物馆和植物园的中国园

陈威仁(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馆长):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不久前曾与公众进行了一次现场对话,分享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和我们期待的事情。普通公众也非常关注不平等和包容性问题,比如我们将如何处理外来务工的问题,以及美国平权问题会如何影响到新加坡。

柳扬(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这次所谓平权运动结合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合纵连横,变化万端。作为来自这次平权运动的发源地明尼阿波利斯,我本人反而相对乐观一些。借用诗人北岛一首诗的题目——相信未来。

汪涛(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博物馆本身作为一个西方视角的文化机构,面临很大的挑战。这个挑战不光来自在大街上的那些示威者,也来自于机构内部,我们的同行或我们圈子里面。我们怎么来应对?或许可以从国际博协关于博物馆的宗旨和每个博物馆自身的宗旨,考察有什么需要重新思考的。

三、慰藉与明灯:博物馆存在的再思考

二十一世纪以来,博物馆界都在寻求一种能代表未来方向的新定义。疫情作为一个契机,使全球博物馆人从本体出发,重新梳理博物馆存在的社会意义。

詹姆斯·古诺(James Cuno,美国盖蒂信托基金主席、首席执行官):当我19岁时第一次在卢浮宫博物馆看到《汉谟拉比法典》,我感受到我与另外一个时空、另外一个文明产生了奇妙的连接,那种神奇的感受我至今记忆犹新。当下世界在充斥着危机和重塑的共同文化中被紧密地牵引到一起。可能正是在这种疾病大流行的时间里,博物馆更能够帮助确认我们所共有且互通的人性。博物馆使我们与万里之外、千年之前的人相连接,不论我们是在当下的巴黎、上海、孟买还是洛杉矶,或是在《汉谟拉比法典》的发现地——伊朗古城苏撒。

裵基同(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馆长):20世纪末,博物馆把“教育”设定为新目标,重新与大众一同呼吸,由此重新认识文化。此次新冠疫情让我们再次思考博物馆的新领域。疫情导致了人类疏远,全世界各地人们难以见面,不易自由出行,我们的社会逐渐转变为“无接触式”普遍化的社会。然而不论哪个社会,人们都更愿意面对面地表达感情,而这样的社会诉求该由博物馆来实现。

尼尔·麦克格雷格(Neil MacGregor,大英博物馆前馆长):博物馆是一种连接,是我们当下社会中最有力量的机构之一。博物馆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让我们与千年之外的人对话。我们可以在时间中穿梭停留,观赏由与我们有相似思想和手的人所创造的事物,从中思考何谓活着,何谓死亡,以及对疾病的担忧和对爱的希望。

汪涛(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 :置身于博物馆,面对保存的出土品和艺术品,我们可以感觉到历史,历史从某种角度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确定性。从眼前讲,在疫情和困难面前,博物馆能给人以慰藉。从长远来说,博物馆为我们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一盏明灯。

四、博物馆在行动

即便是疫情闭馆期间,博物馆的日常工作也没有停滞。这些工作包括撤展运输、调整展线以确保社交距离、摄制视频节目,甚至是支持社区公众和医务人员。

褚馨(上海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在上博闭馆的49天中,我们对一个国际性展览进行了艰难的撤展工作,它是来自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绘画展。最后一刻只有一名法国修复师得以来到上海,我们用了一周时间,进行封闭式撤展工作。那时法国已经开始疫情大爆发,撤下来的展品只能一直放在上博,整整4个月,前段时间才平安回到巴黎。

法国巴黎高美展撤展工作

另一个来自日本唐招提寺的展览,在上博恢复开放后延期展出。它的撤展是由日方直播连线指导下完成的,这在日本外借文物史上也是第一次。隔扇画已随“新鉴真号”回去了,与鉴真有关的文物还留在上博,等待回归。上博是疫情之后第一批率先开放的博物馆,我们严格做好各项疫情防护,重新开馆后的这100天内,陆续推出了三个全新的展览,这个速度和效率也算是业界不断在行动的“劳模”。

唐招提寺展撤展工作

孔纨(美国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助理策展人):因为疫情,展览也有一系列的改变。比如由于要保持6英尺的社交距离,不得不把展厅内的说明牌缩短字数并增大字体,因为说明牌往往是集中人流量的地方。如何在更有限的字数内表达清楚一件作品,这对我们在西方做中国艺术研究的人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又比如,如何设计固定的路线,引导观众有一个线性的参观模式,也是一个挑战——因为叙事模式不一定只是单一方向,很多时候也要根据场馆结构呈现几件展品的呼应关系。

喻瑜(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波士顿美术馆距离一个很大的医疗中心非常近。疫情期间,医疗中心负荷非常重,我们将停车场提供给医务人员,请他们随时使用。后来有很多医务人员写信给我们说,虽然工作中身心负担非常重,但每天经过博物馆哪怕只有10分钟能够站在艺术品面前,就足以对生活和现状有所安慰。

波士顿美术馆在母亲节当日,上线“莫奈启迪音乐”特别演出,以庆贺“莫奈与波士顿:永恒的印象派”特展虚拟开幕。

许杰(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疫情以后,我们第一个推出来自中国的展览,将是以湖北省出土的最新考古材料,以楚国为主的一个考古大展。我觉得疫情以后,推出来自武汉的展览有特别的意义。

市元垒(东京国立博物馆学艺研究部研究员):东京国立博物馆自2月底至6月初闭馆期间,推出了一个由我们馆员导览,介绍展陈文物的节目。另外钱谷馆长在博物馆官网上发表了讲话,他说正因为我们身处不安和混沌之中,就更需要享受美好事物,以史为师。这一讲话很受网友青睐,反映了很多民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博物馆一直有所关注和期待。

东京国立博物馆网站上的馆员导览与馆长讲话

在本期内容中,自中国内地、美国、英国、加拿大、阿联酋、新加坡、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的十八家博物馆及文化机构的馆长、亚洲艺术部主任及策展人就博物馆当下的外部挑战与危机、博物馆存在的意义以及博物馆为应对疫情所开展的行动进行了讨论。下期,我们将继续聚焦此次“博物馆的力量——国际博物馆人云上对话”,带来关于博物馆线上活动、研究展示以及合作交流等话题的讨论。

未完待续

……


来源:上海博物馆 文章略有改动

编辑:兔美


Copyright 2010 daimiao.cn. All rights reserver. 备案号:鲁ICP备10209964号

泰山岱庙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191号 电话:0538-8261038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212号

您是第 位访客

泰山景区官方售票渠道 美团・购票
泰山岱庙微信公众号
岱庙云守护